丰都县高家镇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上传用户: 123678
  • 文件类型:doc
  • 资料大小:908.5kb
  • 上传时间:2017-12-25
  • 标签:丰都县高家镇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项目名称:丰都县高家镇初级中学校迁建工程
初 步 设 计 报 审 件
主 要 参 加 人 员
职  务 实  名 签  名 职  称 注册证书号
项目总负责人 邱兴国 高级建筑师 220122-033

一级注册建筑师 邱兴国 高级建筑师 220122-033

一级注册结构师 唐建成 高级工程师 220122-0002


人员

专业 专业负责人 设计 审核
实  名 签  名 实  名 签  名 实  名 签  名
总  图 高智军 高智军 李 坚
建  筑 邱兴国 邱兴国 李 坚
结  构 符  波 徐征昊 唐建成
给排水 林  钢 张远华 林  钢
暖  通 杨 秋 杨  秋 高川云
电  气 胡建平 胡建平 林  钢
经  济 胡  均 胡  均 张加林

目      录
1总说明
2总图
3建筑
4结构
5给排水
6电气
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8燃气
9消防
10人防
11节能
12防灾减灾
13 概算
14 附件
1)《重庆市丰都县规划方案审查意见表》
图  纸  目  录
1总图
1.1总平面图及竖向布置图
1.2绿化布置总平面图  
1.3 消防扑救场地示意图
2建筑:详建筑专业初步设计图纸目录
3结构:详结构专业初步设计图纸目录
4给水排水:详给水排水专业初步设计图纸目录
5电气:详电气专业初步设计图纸目录
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详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初步设计图纸目录



1总说明
1.1设计依据
1.1.1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3)《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4)《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6)《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50/5024-2002;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11)《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要点》(2006年版);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房屋建筑部分》;
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16)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关于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若干问题实施意见”渝建发[2004]124号文件
17)国家和地方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现行设计规范、标准、法规和条例。
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 《重庆市丰都县规划方案审查意见表》丰都规建审(2009)第65号;
2)甲方提供的设计委托书、本阶段的设计要求及各种有关设计的基础资料和双方会商纪要。
3)甲方提供的地质勘察单位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勘)。
4)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并经甲方确认的该工程方案设计文件。
5)甲方与我院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1.1.3工程地质条件
1.1.3.1 地  貌
拟建场地位于长江右岸,属剥蚀丘陵地貌。地势总体倾向西北,为一面坡形,地面多为梯田,局部基岩出露。场区标高在290-340m之间(黄海高程,下同),相对高差约45m,地形坡角一般10~20°。
1.1.3.2 气象条件
勘察区处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的气候特点。根据丰都县气象站观测资料,多年均气温平均18.2°C,极端最高气温43.5°C(1972年8约26日),最低-2.3°C(1975年12月15日)。丰都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历年最大降雨量为1479.40,最少年为789.0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74.6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的75%-80%,最大日降雨量可达184.4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为99.4mm。
1.1.3.3 水文
勘察场地西侧1km为长江。长江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三峡水库建成后,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在145m~175m~145m间波动,水库水位变幅为30m。坝前175m时对应的勘察区回水位为吴淞高程176.6m,对应北京高程为174.11m(接5%洪水水位)。
因勘察场地高程均远高于175m,故库区水对勘察场地无影响。1.1.3.4 地质构造及地震
(1)地质构造
本区构造形迹主要定型于燕山运动,喜山运动以来经历了多次整体抬升和相对稳定的过程,以夷平作用为主,全新世以来该区相对稳定,表现为河流弯曲下切,形成阶地,无明显断裂活动或差异性升降活动。
勘察区位于渝东褶皱束丰都向斜之东南翼翘起端,岩层产状为340°∠11°,无断层发育,见图2构造纲要图。
勘察区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该两组裂隙倾角较陡,大于斜坡倾角,对斜坡稳定性影响不大,主要破坏表现形式为局部的崩塌、掉块。
1)走向北西,倾向南西210°-215°,倾角78-82°,密度3条/2m,裂缝宽1-5mm,延伸长1.5-3m,可见深度1-5cm,为张开裂隙,裂隙表面波状起伏。
2)走向北东,倾向南东130°-135°,倾角75°-79°,密度2条/1.5m,裂缝宽1-3mm,延伸长1.5-5m,可见深度1-5cm,为张开裂隙,裂缝充填物为粘土夹碎石,裂面波状起伏。
(2)地震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建筑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由于本工程是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应提高至7度。
(3)地层岩性
据勘探揭露,勘察区地层为第四系填土(Q4ml)、残坡积土(Qdl+e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上段(J2s3)。各层岩性特征为:
a第四系
1)填土(Q4dl+el):杂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夹有少量建筑垃圾,顶部含有较多植物根系,仅在居民房或公路区零星分布,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m。
2)粉质粘土(Q4dl+el):黄褐色,稍湿、稍密~中密,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面光滑,摇震无反应,手搓易成条,一般呈可塑状。以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夹含少量碎块石,结构较松散,碎块石含量10~20%,碎石岩性成分以砂岩、泥岩风化残块为主,粒径2~5cm,棱角状。广泛分布于勘察区的缓坡及平坝区,厚度0.5—2m,在斜坡部位常小于1m,甚至常常有零星基岩出露,在坡底及冲沟内稍厚,1-3m厚。该层广泛分布于大部分场地,该层厚为0.6 m(ZK14) ~2.1m(ZK6)。
b基岩
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岩性以砂岩为主,泥岩主要以夹层或透镜体分布。
砂岩:灰色~青灰色,局部夹红褐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岩质较硬,捶击声较响。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及岩屑为主,局部含泥质矿物较重。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碎块状,中风化带基岩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岩质较坚。该层为场地主要基岩层。
泥岩:紫红色,局部夹灰色团块,及白色钙质结核,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局部地段夹砂质条带或含砂质较重,部份相变为砂质泥岩。暴露于大气中极易风化开裂。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长8~25cm柱状。
1.1.3.5场地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区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流水顺畅,未发现岩溶、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
1.1.3.6地基均匀性评价
工程场地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强风化及中等风化泥岩、砂岩。粉质粘土大面积分布于场地,土体厚度一般较小,部分地段厚度变化大,均匀性较差;强风化带岩体厚度差异较大,均匀性较差;中等风化岩体稳定,均匀性好。
1.1.3.7岩土层承载力评价
填土承载力差,厚度不均,不宜作为拟建筑物持力层。粉质粘土有一定的承载力,但分布不均,厚度不均,不宜作为拟建物持力层;强风化基岩承载力较高,但厚度小,不宜作为拟建物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高,可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1.1.3.8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