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御景龙湾住宅小区商品房工程

  • 上传用户: vvv
  • 文件类型:doc
  • 资料大小:586kb
  • 上传时间:2017-09-09
  • 标签:沛县御景龙湾住宅小区商品房工程
沛县御景龙湾住宅小区商品房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概  述
1.1工程概况
拟建沛县御景龙湾住宅小区位于徐州沛县城区北部,樊哙路南侧,沿河北路北侧,沛中路东侧,汉城路西侧,人流、物流畅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本住宅小区用地平面形态近于矩形,东西长490-525m,南北宽265-270m,总用地面积200.1亩。本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272535.4m2,主要建设内容为32栋住宅楼,另有地下车库、幼儿园、商业用房等。
本住宅小区分为安置房工程、商品房工程两个部分进行建设,安置房工程位于场地西部,商品房工程位于场地东部,本次勘察范围为商品房工程部分。
本次勘察的御景龙湾住宅小区商品房工程总建筑面积194200.0m2。共建设18栋高层住宅楼(楼号:1-18#)。包括12栋18层高层住宅楼,6栋11层高层住宅楼;另有高2-3层的幼儿园、东侧临汉城路的商业用房、1#楼与11#楼间的地下车库等。高层住宅楼下设半地下车库,商业用房、幼儿园等不设地下室。 
本次商品房工程拟建各单体建(构)筑物具体情况见表1-1,各单体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尺寸、层数等具体情况详见附图《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受建设单位委托,我院承担了拟建御景龙湾住宅小区商品房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本次商品房工程高层住宅楼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低、多层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拟建各住宅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各住宅楼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拟建建(构)筑物概况一览表                   表1-1
楼号 层数 平面形态 长度(m) 宽度(m) 结构型式 基础型式 备注
1# 11 矩形 47.6 10.3 框架 桩基础
2# 11 矩形 47.6 10.4 框架 桩基础
3# 11 矩形 47.6 10.4 框架 桩基础
4# 11 矩形 48.3 10.4 框架 桩基础
5# 11 矩形 49.0 10.4 框架 桩基础
6# 18 矩形 33.2 17.9 框剪 桩基础
7# 18 矩形 33.2 17.9 框剪 桩基础
8# 18 矩形 33.2 17.9 框剪 桩基础
9# 18 矩形 33.2 17.9 框剪 桩基础
10# 18 矩形 98.4 9.6 框剪 桩基础
11# 11 矩形 47.6 10.4 框架 桩基础
12# 18 矩形 32.6 9.6 框剪 桩基础
13# 18 矩形 73.9 9.9 框剪 桩基础
14# 18 矩形 49.7 9.9 框剪 桩基础
15# 18 矩形 75.0 9.8 框剪 桩基础
16# 18 矩形 82.1 12.0 框剪 桩基础
17# 18 矩形 98.4 9.6 框剪 桩基础
18# 18 矩形 81.4 9.9 框剪 桩基础
幼儿园 2-3 矩形 32.0 12.0 框架 浅基础
地下车库 1 矩形 90.3 40.2 框架 筏板基础
商业用房 1 矩形 / / 框架 浅基础

1.2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本次勘察旨在详细查明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为工程建设、岩土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着重从地质方面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兴建和正常运行。具体任务为:
⑴ 查明建筑场地岩土层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特殊性岩土性质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⑵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排条件、水位及变化、腐蚀性等。
⑶ 分析评价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提出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天然地基基础型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的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
⑷ 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基设计参数;对沉桩可行性、环境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⑸ 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
⑹ 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意见,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
1.3勘察依据及执行的规范、标准
1.3.1勘察依据
⑴《沛县御景龙湾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合同》;
⑵《沛县御景龙湾住宅小区商品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方案》(江苏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
⑶《沛县御景龙湾住宅小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及《1:1000夹河子地块红线图》(建设方提供)(电子版)。
1.3.2执行的规范、标准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⑵《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⑸《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⑻《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⑼《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1.4勘察工作的布置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相关要求,结合拟建工程项目特点,确定通过资料收集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取样、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并结合室内岩土水试验对拟建场地进行综合性勘察。
本次勘察勘探点沿拟建建筑物角点、边框等布置。共布置勘探点160个,其中钻探孔56个,静力触探孔104个,勘探点间距均小于30m。
1.5勘察工作的实施
勘察工作按野外工作、室内试验、报告编制三个步骤实施:

1.5.1野外工作
受场地拆迁影响,野外工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施工时间为2010年8月14日至8月23日,第二次施工时间为2011年1月4日至1月13日。
第二次野外施工前建设方调整了规划布局方案,取消了原场地北部的地下车库,因此,布设于该地下车库范围的尚未施工的6个勘探孔不再进行施工。本次勘察实际完成勘探点154个,其中钻探孔54个,静力触探孔100个。
野外工作主要进行地质调查、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等项工作。各工作实施情况如下:  
(1) 钻探
施工机械采用2台DPP-100型汽车钻机及1台GXY-150型百米钻机,钻具使用42mm钻杆,110mm麻花钻、91mm岩芯管,钻进方法采用回转钻进,地下水位以上干钻,地下水位以下泥浆护壁。共完成钻探孔54个,钻探总进尺1823.80m。
(2)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施工机械采用1台20吨静力触探车,15cm2双桥探头、微机自动记录数据。共完成静力触探孔100个,总进尺2917.30m。
(3) 标准贯入试验
本次勘察取部分钻探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试验采用63.5kg自动落锤、φ51mm对开式敞口贯入器、φ42mm探杆进行。上部土层试验点间距1.0-1.5m,下部土层试验点间距2.0-3.0m,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80次。
(4) 样品采集
原状土样使用φ89mm筏式中壁取土器,静压法及重锤少击法采集,样品直径89mm,长度200mm。试样等级为I—II级;另在标准贯入器中采集砂(粉)土颗粒分析样。共采取原状土样357件,颗粒分析样35件。
(5)波速试验
本次勘察在各高层住宅楼下选择1个钻孔进行剪切波速试验,波速试验使用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生产的RSM-24FD浮点工程动测仪,测试方法采用单孔检层法,试验点距1.00m,单孔试验深度为20.0m,共进行波速试验18孔。
(6)勘探点施放及孔口高程测量
勘探孔测放根据建设方提供的项目规划总平面布置图(电子版),在电脑上进行勘察点布置,并量取勘察点的大地坐标后,现场采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生产的灵锐S82型RTK测量系统测放。
本次勘察施工完毕进行了孔口高程测量,高程系统采用黄海高程系统,高程控制点为F061点,由建设单位提供,位于沛县公安局城区巡防大队东侧汉城北路上,现场有圆钉标记,该点黄海高程为35.969m。勘察时将高程控制系统引测至场地北侧樊哙路中心线地面上,设立BM点,现场有红漆标志, BM点黄海高程为36.151m。(BM点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高程测量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逐点测量、逐点记录,共完成勘探孔孔口高程测量154点。
⑺地下水位观测
地下水位观测在钻探孔中进行,钻进过程中注意观察土中的含水量变化并及时测量初见水位,施工结束24小时后进行稳定水位观测。共进行地下水位观测54孔。
1.5.2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执行的标准为《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试验项目主要有物性测试、压缩试验、颗分试验、直剪快剪、固结快剪及三轴UU剪试验、渗透试验、高压固结试验等。
以上各项工作量综合列于表1-2。
           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表1-2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探 钻探孔 孔 54
米 1823.80
静力触探孔 孔 100
米 2917.30
高程测量 孔 154
水位观测 孔 54
标准贯入试验 次 280
原状土试样 件 357
波速测试 孔 18 单孔测试深度20米
颗粒分析样 件 35
室  内
试  验 常规试验 件 267
颗粒分析 件 35
渗透试验 件 12
固结快剪 件 29
三轴UU剪 件 21
高压固结 件 28
1.5.3报告编制
报告编制工作自2011年1月14日—2011年1月20日进行。报告编制使用HNCAD软件辅助编制,全部计算机出图。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场地现状为居民区拆迁后空地,局部地段分布有明沟、暗塘、古河道等,勘察前期建设方对场地进行了人工整平,现状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勘察期间测得勘探点地面高程最大值36.47m,最小值33.76m,地表相对高差2.71m。 
2.2气候、气象
沛县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冬冷夏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升高迅速,蒸发力强,多东南风,常出现春旱;夏季炎热,降雨集中,常因连日暴雨而内涝;秋季多晴天丽日,降雨较少;冬季多西北风,寒冷而干燥。
根据沛县气象局近三十年统计资料:年平均气压1012.3kPa,年平均气温13.9 ℃,历年最高气温40.6℃,历年最低气温-22.6℃,年平均降雨量799.8mm,年平均蒸发量1663.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2%;年平均日照时间2401.3h,无霜期207d;最大堆雪厚度25cm,最大冻土厚度19cm。
2.3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拟建场地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北台陷褶带、丰县-沛县断坳的欢口凹陷中。
区域上高序次、高级别构造形迹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向、南北向、东西向褶皱和断裂,按褶皱、断裂分类叙述如下: 
2.3.1褶皱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域上褶皱构造主要有丰沛背斜及丰沛向斜。
丰沛背斜:位于丰沛县南部,轴向呈北东东向展布,区域上长度约70公里,核部为太古界片麻岩和古生界石灰岩,隐伏于第四系之下。
丰沛向斜:位于丰沛县北部,轴向近东西,向斜北翼因受断层切割而破坏,南翼地层呈单斜构造,该单斜构造由于受到数条近于东西向次级张性断裂的切割,形成北升南降的阶梯状构造,其地层走向30°–70°,以北东东向为主,倾角一般为5°-26°。东南下降盘沉积了较厚的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
2.3.2断裂
区域上断裂构造可分二组,即东西向及北北东向(或近南北向)断裂。
(1)东西向断裂:本组要有铁佛沟断裂、石楼─沛县断裂、刘吴庄─徐庄断裂等。 
铁佛沟断裂:西自山东省单县龙王庙,东经沛县河口,越过微山湖,从铁佛沟南至邳县北,向东延向郯庐断裂带。断裂走向近东西,全长180公里,断层面南倾,倾角50°,落差大于2000米,为张性断裂。该断裂大部隐伏于第四系之下,断裂生成于中生代以前,中生代是主要活动期,并一直延续至第三纪,现代仍显示有活动迹象,为一长期活动断裂。 
石楼─沛县断裂:位于沛县城北侧,为石楼─孔庄─沛城井田的边界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向西至张双楼井田西部偏转北西,向东至沛城井转向东南。总长约40公里,断层面倾向南,倾角45°~70°落差700~1500米。于张双楼井田南界与西界控制了南部中、新生代地层,为第三纪地层的同沉积断裂。
刘吴庄─徐庄断裂:西部为刘吴庄井田断裂,西延后被嘉丰断裂切割,向东至三河尖向东南偏转,与姚桥井田的F18断层相接,再向东接东庄井田南界的F20断层,并继续东延至山东省境内。总长50余公里。断裂走向在徐庄井田南界近东西,向西至刘吴庄井田南端略呈反“S”型。落差1000~1500多米,有自东向西增大的趋势。在刘吴庄、三河尖井田南界,断裂控制了中、新生代地层,为第三纪地层的同沉积断裂。
(2)北北东向(或近南北向)断裂:本组断裂主要有嘉丰断裂、峄山─微山断裂、鹿楼断裂等。
嘉丰断裂:南接安徽省的口孜集断裂,北延为嘉祥断裂。走向北北东,区内长140公里,断层面倾向东,倾角陡,落差400~2000米,为张性断裂,切割下第三系和东西向断裂,使之产生位移。断裂生成于中生代以前,晚中生代普遍活动,并一直延缓至早第三纪以后。
峄山─微山断裂:北起山东省峄山,近南北向向南延伸至微山县城东,转向西南进入江苏省铜山县,全长100余公里,断层面倾向西,倾角75°落差大于1500米,为东升西降的张扭性断裂。
鹿楼断裂:北起沛县欢口,南止于丰县敬安,全长约90公里。断层面倾向东,倾角陡,落差200~800米,为张性断裂,切割下第三系和东西向断裂,使之产生位移。断裂生成于中生代以前,晚中生代仍有活动,并一直延缓至早第三纪以后。
2.3.3地层岩性
拟建场地上覆土层厚度在150m左右,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王氏组(K2w)紫红色砂砾岩。
2.4岩土体工程地质分层及特征
2.4.1岩土体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原则
本次勘察范围内岩土体工程地质层根据其成因、地质年代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性进行划分,将成因时代相同、物理力学性质相近的土体划归为一层,共分为16层(包括5个亚层),层号按由上到下的顺序编排。
2.4.2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在所揭露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由第四纪沉积的粘性土、粉土、砂土等组成。其中层1杂填土为近期人工堆积,层1-1淤泥质粘-层5粉质粘土为第四系全新统(Q4)新近沉积土,层6粉质粘土-层11粘土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老沉积土;现将各岩土层分布情况分述如下:
层1杂填土:杂色,松散,成分主要为粘性土,含碎砖、碎石、灰渣、石灰块等,土质均匀性差。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40~7.00m,平均1.78m;层底标高:29.13~35.71m,平均33.42m;层底埋深:0.40~7.00m,平均1.78m。
层1-1淤泥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软塑,高压缩性,稍有光泽,具腥臭味,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均匀性较差,局部地段夹灰黑色薄层粉土;该层土下部普遍含有贝壳、小螺丝,个别地块见有陶片、块石等。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区西部及北部,厚度:0.60~13.70m,平均4.99m;层底标高:19.49~31.89m,平均27.83m;层底埋深:3.00~15.20m,平均7.06m。
层2粘土:棕红色、灰黄色,软塑-可塑,中-高压缩性,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80~4.40m,平均2.08m;层底标高:28.74~34.33m,平均31.99m;层底埋深:1.80~6.70m,平均3.43m。
层3-1粉土:灰黄色,湿,中密,中压缩性,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均匀性较差。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60~6.20m,平均3.12m;层底标高:22.74~31.54m,平均28.85m;层底埋深:3.90~11.70m,平均6.58m。
层3粉质粘土:浅灰色、灰黑色,软塑-可塑,中-高压缩性,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地段夹灰黑色薄层粉土,土质均匀性较差。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90~10.70m,平均4.48m;层底标高:18.73~29.99m,平均23.81m;层底埋深:5.20~16.90m,平均11.46m。
层3-2粘土:灰黄色、浅灰色,软塑-可塑,中-高压缩性,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80~6.00m,平均2.53m;层底标高:21.74~27.75m,平均25.70m;层底埋深:7.10~13.00m,平均9.40m。
层4粉土:灰黄色,湿-很湿,中密-密实,中压缩性,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均匀性较差。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20~5.50m,平均2.62m;层底标高:16.66~25.25m,平均20.59m;层底埋深:11.20~18.50m,平均14.68m。
层5粉质粘土:灰黄色、青灰色,可塑,中压缩性,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铁锰结核,土质均匀性较差。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50~7.80m,平均2.65m;层底标高:15.55~25.54m,平均19.15m;层底埋深:10.20~20.10m,平均16.12m。
层6粉质粘土:灰黄色、局部地段青灰色,可塑,中压缩性,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含少量铁锰结核,局部地段夹灰黄色薄层粉土,土质均匀性较差。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90~10.90m,平均3.48m;层底标高:14.15~33.53m,平均18.56m;层底埋深:1.40~21.00m,平均16.66m。
层7粘土:黄褐色,棕黄色,可塑-硬塑,中压缩性,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含较多钙质结核及少量铁锰结核,局部地段夹灰黄色薄层粉土,土质均匀性较差。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20~11.80m,平均5.16m;层底标高:8.83~22.83m,平均13.36m;层底埋深:12.50~26.80m,平均21.82m。
层8粘土:黄褐色,棕黄色,硬塑,局部可塑,中压缩性,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含少量钙质结核及少量铁锰结核,土质均匀性一般。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60~10.60m,平均5.35m;层底标高:1.38~10.91m,平均7.39m;层底埋深:24.90~32.70m,平均27.76m。
层9-1中砂:灰白色,灰黄色,中密-密实,饱和,中压缩性,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等,棱角-次棱角状,分选性差,土质均匀性较差。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60~2.30m,平均1.23m;层底标高:4.48~8.02m,平均6.50m;层底埋深:26.30~30.00m,平均28.57m。
层9粘土: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中压缩性,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含钙质结核及少量铁锰结核,土质均匀性一般。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70~6.20m,平均3.06m;层底标高:-0.44~8.44m,平均3.68m;层底埋深:26.40~35.00m,平均31.39m。
层9-2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中压缩性,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含少量钙质结核及铁锰结核,土质均匀性一般。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70~4.90m,平均2.09m;层底标高:-0.36~5.91m,平均1.77m;层底埋深:29.90~35.50m,平均33.33m。
层10粉细砂:黄褐色,灰黄色,密实,饱和,中压缩性,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等,棱角-次棱角状,分选性差。场地范围内该层土岩性变化大且无规律,呈粗砂、中砂、粉细砂、粉土状,土质均匀性差。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20~3.10m,平均1.03m;层底标高:-0.52~3.70m,平均1.21m;层底埋深:31.30~35.40m,平均33.83m。
层11粘土:黄褐色,硬塑,中压缩性,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含少量钙质结核及少量铁锰结核,局部地段夹灰黄色薄层粉土,土质均匀性一般。本次勘察该层土未穿透。
以上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列于附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2.5不良地质作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