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东堤农田防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上传用户: 可研
  • 文件类型:rar
  • 资料大小:537.51kb
  • 上传时间:2017-01-16
  • 标签:堤坝,农田防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 综合说明

1.1 绪 言

芗水系清丰山溪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为410km2。该河发源于樟树市阁山乡巷石坑,河流自南向北流经店下、大桥至丰城市渡头于左岸汇入清丰山溪主流道,河道全长68.1km,平均坡降1.45‰。
大桥东堤隶属樟树市管辖,位于芗水右岸,圩堤堤线总长9.179km。起自大桥街道办事处的桥东村委会,沿芗水而下,至龙潭村转沿支流上阳水而上,至新张灌溉闸处止,全长9.179km。
圩堤保护面积12.4km2,保护耕地1.6×104亩,保护人口9856人。圩区内2009年产粮食1.33×104t,油料0.054×104t,工业总产值5789万元,农业总产值6079万元。
大桥东堤保护区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土资源丰富,盛产粮食及农副产品,水路、陆路运输较为方便。由于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设施不配套,制约了圩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不断推进,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逐年增加,大桥东堤加固建设迫在眉睫。
芗水河作为江西省国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近期项目之一,已列入《江西省国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项目规划》。受樟树市水利局委托,我院承担了《江西省国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项目樟树市大桥东堤农田防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任务。

1.2 水 文

1.2.1  流域概况
江西省樟树市芗水大桥东堤农田防护工程隶属宜春市的樟树市管辖,位于芗水右岸。大桥东堤兴建于1962年,以后经过历年培修加固,现成了一条较完整的圩堤。起自大桥街道办事处的桥东村委会,沿芗水而下,至新张灌溉闸处止。清丰山溪位于江西省中部,是直接入鄱阳湖的河流。清丰山溪流域夹于赣江和抚河中下游之间,西北临赣江,东南以丘陵与抚河流域分界。区域面积约3700km2,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5°30′~116°00′,北纬27°40′~28°20′之间。主要由芗水、丰水、秀富水、槎水、白土水和槠山水等六条支流和中下游平原圩区组成,区域内水系复杂,下游河网纵横交错,主要河道有清丰山溪排洪道和排渍道。清丰山溪主流丰水发源于升华山,自南向北流至渡头与芗水汇合(至该汇合口全长72km,河道平均坡降1.00‰)后,流向东北方向,并沿程汇纳秀富水、槎水、白土水和槠山水,流经岗前渡槽下接抚河故道,经棠墅港后纳莲塘排渍道、再经八字脑、在大横头注入金溪湖后入鄱阳湖。
芗水系清丰山溪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为410km2。该河发源于樟树市阁山乡巷石坑,河流自南向北流经店下、大桥至丰城市渡头于左岸汇入清丰山溪主流道,河道全长68.1km,平均坡降1.45‰。
1.2.2气象
工程所在区域位于江西省中部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温差较大,夏季酷热,冬季寒冷。
江西省樟树市芗水大桥东堤农田防护工程位于清丰山溪区域西部,据对大桥东堤附近的桥东、洑溪桥等雨量站及丰城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540.3mm,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雨量达2689.0mm(1973年),最小年降雨量1042.6mm(1978年),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降雨量的2.58倍;降雨量年内分配亦不均匀,4~6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46.2%。多年平均气温17.6℃,多年平均蒸发量992.4mm(E601)。平均风速2.4m/s,最多风向NNE;最大风速22.0m/s,相应风向NNE和NNW,出现时间分别为1976年3月18日和1983年4月29日,历年最大风速平均为15.3m/s;汛期(4~7月)最大风速22.0m/s,相应风向NNW,出现时间为1983年4月29日,历年汛期最大风速平均为13.5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日照时数1788h,无霜期265d。
1.2.3水文站
根据所处位置、区域水文资料情况以及推求设计水位(设计洪水及水面线、施工洪水、设计枯水等)的需要,本设计选取清丰山溪吴石水文站为流量设计依据站。
1.2.4设计洪水
根据所处位置及区域水文资料情况,本设计选取清丰山溪吴石水文站为流量设计依据站。
吴石水文站位于清丰山溪排洪道吴石村附近,控制流域面积为2300 km2,至入湖口距离约75 km。该站1988年设立,属国家基本水文站,从1988年5月起有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是清丰山溪中下游唯一有实测流量资料的站点。
由于该站实测流量资料系列较短,通过水位相关和流域模型等途径进行了流量资料系列的插补延长。吴石水文站下游约700m的岗前渡槽下水位站,是赣抚平原管理局设立的水位站,自1961年起有汛期水位观测记录,通过对吴石水位与渡槽下同期水位的相关分析,两者相关关系较好,相关系数为0.99,用此相关关系插补出吴石缺测年份的相应水位过程,再通过吴石水位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转换成相应的流量过程。对于清丰山溪受溃堤决口影响的年份,则采用新安江三水源流域模型由降雨资料推算出吴石站年最大洪水过程。将实测和插补计算的1961~2009年共49年流量资料系列(见表2.4.1)采用P-Ⅲ型线型适线的方法,求出统计参数及各频率设计值。
经过适线,吴石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采用参数为:均值540m3/s、Cv=0.63、Cs =3.0Cv。由此计算出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986m3/s。
由于本工程堤段位于清丰山溪主流丰水及其支流芗水上,主流丰水和支流芗水上无水文测站,因此,本阶段丰水和芗水的设计洪水采用水文比拟法推求,按与吴石站面积比的2/3次方求得丰水和芗水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分别365m3/s、312m3/s。
1.2.5施工洪水
根据(SL303-20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需进行施工期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设计洪水标准采用5年一遇。
根据本流域暴雨洪水特性、中小河流治理的施工特点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需要计算最枯4个月及5个月施工期洪峰水位。依据河流所处地理位置,本设计对该河流下游的吴石水文站历年实测最高洪峰流量进行分析统计,并对其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得到吴石水文站5年一遇最枯5个月(10月至次年2月)的设计洪峰流量为200m3/s,由吴石站水位流量关系查得相应设计洪水位为20.38m;最枯4个月(11月至次年2月)的设计洪峰流量为175m3/s,相应设计洪水位为20.20m。
1.2.6设计枯水位
由于圩堤迎流顶冲段护岸固脚及建筑物新建改造的设计需要,需进行设计枯水位的分析计算。根据工程所在河段附近的吴石水文站历年实测水位资料分析,其枯水期一般出现在10月~次年2月。参照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技术要求(试行稿)》的有关规定,本设计枯水期确定为12月~次年2月。据此,选取圩堤所处河流附近的吴石水文站作为设计代表站,统计其历年12月~次年2月平均水位,并计算其多年平均值,以此作为测站设计枯水位。经分析计算,求得吴石水文站设计枯水位为18.60m。

1.3 工程地质
大桥东堤地处赣江东侧,赣江支流芗水右岸赣江冲洪积Ⅰ级阶地,区内河曲发育,地势平坦开阔,圩区外围零星分布有低丘岗地。圩区内地表水系发育,分布少量渊塘。
大桥东堤位于扬子准地台中的江南台隆、萍乡——乐平台陷之丰城——乐平凹断束构造单元中,区内基底褶皱强烈,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由于区内覆盖较厚,其构造形迹基本被淹盖。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界定,圩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低于Ⅵ度,区域稳定性较好。
根据历史险情记录与地质勘察资料分析,大桥东堤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堤身极单薄,迎流顶冲,局部堤基渗透、沉降变形、岸坡稳定及河床淤积等问题。
大桥东堤岸坡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组成,抗冲刷能力较差。堤段内芗水河道弯曲,局部堤段无外滩,凹岸存在迎流顶冲、崩岸塌坡等险情。建议对岸坡险段采取防护处理。
现状圩堤堤身普遍单薄,堤顶高程偏低,顶面起伏不平整,内外坡坡度较陡且未护坡,局部堤段堤顶内侧为村庄,建有大量民房。堤身填土主要以粉质粘土、壤土为主,局部堤段堤身由砂壤土组成,填土土质及填筑质量均较差。建议堤身按设计要求进行加高培厚;对存在渗漏、冲刷、脱坡等险段采取必要的防渗加固处理措施
圩堤堤基土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大部分堤基上部分布粘土、壤土,连续性较好,物理力学性质一般较好,透水性微弱,为较好的堤基持力层,可基本满足堤防荷载及防渗要求。建议对清基不彻底的堤段和上部粘性土较薄堤基及运行中出现堤基渗漏险情的堤段,采取防渗措施。建议对堤内分布的沟渠、渊塘进行回填处理。
大桥东堤堤系建筑物八能陂灌溉闸、龙潭泄洪闸均以粉质粘土为持力层,闸址地质条件较好;桥南自排闸下卧薄层软土,建议置换;龚家自排闸、燕子洲自排闸持力层下卧有淤泥质粘土,建议对其进行稳定、变形复核。
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中,土料储量丰富,质量基本满足要求。工程区附近砂砾料及石料缺乏,砂砾石料需到赣江边的砂砾石料场就近采购,质量及储量均能满足要求,交通运输较为便利。块石料需到高安市相城镇石料场采购,储量及质量可满足要求,但运距远。
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1.4.1治理要求及工程任务
大桥东堤圩堤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资源较丰富,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防洪治理后,将为该地区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现有防洪工程对防御洪涝灾害虽起一定的作用,但存在问题较多:
1、由于河道地势较平坦,河流坡降平缓,河床淤塞严重,相应抬高了河道水位,防洪形势日趋严竣。
2、沿途渡槽、交通桥等建筑物碍洪严重。其中大桥渡槽底板较低,洪水期壅水明显;曾家桥过水断面小,引道突入河床,造成过流断面净宽仅为10m左右。
3、由于组成岸坡土层,抗冲性差,抗冲流速一般小于汛期河水流速,特别是粘性土层之下的中、细砂层易于冲刷淘蚀,形成坍塌,迎流顶冲段破坏尤剧。堤外基本无滩地河段,河床逼近堤防,危及堤防安全。
4、现状大桥东堤堤身单薄,堤顶高程不满足现状防洪标准要求。
5、部分堤段堤身夹有砂壤土,其透水性较强,抗冲性弱,并且堤身填筑质量较差,致使其防渗能力较差,汛期外河水位较高作用下,堤身易产生堤身渗漏及渗透破坏,甚至产生堤身塌坡、脱坡现象。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易产生水土流失,影响堤身边坡的稳定。
6、穿堤建筑物普遍存在涵管管身破损、材料老化、局部坍塌及漏水严重等问题,已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威胁到大堤防洪安全。
上述问题严重威胁保护区内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对芗水河大桥东堤防洪治理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中小流域治理要求确定的防洪标准,逐步建设完善芗水大桥东堤防洪工程,根据河道、堤段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采用河道疏浚清障、护坡护岸、堤身加高加固、堤身堤基防渗处理、建筑物加固、重新铺设堤顶防汛公路以及增设必要的工程管理设施等防洪治理工程措施。
1.4.2 防洪标准
按照《防洪标准》(GB 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的有关规定,以及芗水左岸《樟树市大桥西堤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确定大桥东堤防洪治理标准为防御芗水10年一遇洪水,堤防标准为5级。穿堤建筑物按原规模重建,设计洪水位比所在堤段设计洪水位提高0.5m。
1.4.3治理范围
本次工程治理范围为大桥东堤0+000~9+179m桩号段河道。
防洪治理建设内容包括:土堤加固长9.179km,其中迎水坡砼预制块护坡长3.25km,抛石固脚长0.4km,填塘长2.364km,压浸长0.399km,原址拆除重建34座建筑物(灌溉涵12座,排水涵18座,闸4座),堤顶铺设泥结石防汛公路9.179km;大桥渡槽改倒虹吸管,新建八能陂节制闸,交通桥扩孔1座。
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1 河道整治工程
本工程治理河道段主要为芗水大桥街办以下至龙潭村段及上阳水龙潭至新张段,长9.179km,治理涉河建筑物3座。
一、河道疏浚
根据现状河势及测量资料,本次设计拟对主河床范围内沙洲及束窄河流段河滩进行清淤整治,以平顺河道纵坡,减小糙率。疏浚开挖料可以利用于堤后填塘压浸,其它弃料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不得随意堆放在河道内。
二、现状跨河大桥渡槽(桥东堤桩号0+480)拆除,改建大桥倒虹吸管。倒虹吸管直径Φ1500mm,进水底板高程25.10m,出水底板高程24.70m。
三、本次整治设计考虑到两岸灌溉引水需求,在桥东堤桩号1+330处河床中新建八能陂泄洪闸。既满足汛期行洪要求,又能拦蓄一定河水保证两岸农田枯水期引水灌溉。新建八能陂闸为3孔,孔口尺寸3×3m,底板高程22.30m。
四、交通桥扩孔
本工程河段曾家桥(桥西堤桩号10+040)引道突入河滩较多,断面束窄河道。本次设计考虑对曾家桥进行扩孔,在左侧增设6跨,跨度60m, 扩孔后过流净宽近70m。
1.5.2 护坡固岸工程
一、预制砼护坡
本次整治设计仅对0+200~0+400、0+670~0+970、1+300~1+650、1+950~2+800、3+150~3+400、3+750~4+200、4+550~5+000、6+350~6+650堤段迎水坡采用砼预制块护坡,护坡堤线长3.25km;其余堤段迎水坡和所有背水坡均采用草皮护坡。经计算,采用厚度为10cm砼预制块护坡,下铺10cm厚的砂砾石垫层。
二、抛石固脚
依据河岸形式和险情及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大桥东堤桩号0+260~0+420、3+760~3+880、6+560~6+680等迎流顶冲堤段受水流长期冲刷淘蚀,岸坡、堤脚淘刷严重,形成逼近堤脚的陡岸。按照不影响上、下游,左右岸地区和有利行洪的原则,结合其它工程处理经验,对上述堤段采用平顺式护岸形式进行处理。护岸形式采用抛石固脚。抛石固脚堤线总长0.4km。
1.5.3 堤身堤基加固工程
一、堤身加高培厚
  大桥东堤属临河圩堤,经选取典型断面分析计算确定本工程设计堤顶高程为所在堤段设计洪水位加1.0m超高,设计堤顶宽4.0m,堤顶设宽3.5m的泥结碎石防汛路面;临水坡为1:2.5,背水坡为1:2.5;其中大桥东堤桩号0+000~0+200段房屋密集,拆迁难度较大,本次设计考虑采用堤顶加防浪墙处理。
二、堤身防渗处理
堤身填土主要取自堤外,局部取自堤内,成份以粘土、粉质粘土、壤土为主,局部夹薄层砂壤土,填土土质一般较好,局部较差。其中桩号1+000~1+300、1+800~2+000堤段堤身由砂壤土组成,填土土质及填筑质量均较差,汛期出现堤身塌方、堤身渗漏,甚至产生堤身塌坡、脱坡现象,直接危及到大堤的安全。。
根据鄱阳湖区圩堤堤身防渗治理经验,本次设计对桩号1+000~1+300、1+800~2+000段采用结合堤身加固在迎水面培厚进行防渗处理,堤线长0.5km。
三、堤基防渗处理
大桥东堤堤基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组成,下伏基岩为下第三系粉砂岩。根据地层岩性,该堤基地质结构类型主要有:上部为厚粘性土(>2.0m),下部为砂类土的双层结构Ⅱ2亚类和上部为薄层粘性土(<2.0m)的多层结构Ⅲ2亚类。
本次针对堤基渗流险情,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江西省类似圩堤堤基防渗治理经验,采用填塘固基及水平压盖的处理措施,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险情情况,设计压浸堤段长0.399km,填塘堤段长2.364km。
1.5.4 穿堤建筑物工程
本工程范围内现有穿堤建筑物35座,其中灌溉涵12座,排水涵18座,闸5座,穿堤涵管结构型式为圆管、方涵二种类型,采用钢筋砼、浆砌砖、三石土三种工艺施工而成。担负着圩区内灌溉、排涝的任务,除龚家自排闸外其他建筑物主要存在问题是涵管管身破损、材料老化、局部坍塌及漏水严重,已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威胁到大堤防洪安全。针对建筑物存在问题,本次设计将除龚家自排闸外的34座穿堤建筑物原址拆除重建。

1.6 金属结构

本工程的金属结构由桥南防洪闸、新建八能陂节制闸、八能陂灌溉闸、龙潭泄洪闸和燕子洲自排闸的闸门和启闭设备组成,一共设置各类闸门9扇,门槽埋件9套,启闭设备9台(套);金属结构设备总重约40.1t,其中闸门重18.3t、,门槽埋件重约11.6t,启闭设备重约10.2 t。
1.7 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位于樟树市大桥社区境内,有公路可达樟树市城区,陆路运输较为方便。施工期间外来器材及物资均可通过公路运输到达施工现场。
本次樟树市芗水大桥东堤农田防护工程主要施工项目有:圩堤堤身削坡、堤身填筑、填塘压浸、堤身护坡、堤顶公路,河道疏浚,桥南闸等35座穿堤建筑物和涉河建筑物拆除重建,曾家桥扩孔等。
本工程土方项目施工沿堤线分布,工作面分散,并且施工方法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布置及安排都较简便;穿堤建筑物和涉河建筑物施工项目相对集中,施工方法相对复杂,同时存在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须事先做好相关工序的施工安排,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尽量减少施工干扰;护岸施工,尽可能在外河低水位时安排实施。本工程施工受季节性影响明显,应注意根据水文气象情况,合理安排和适时调整各项目施工时段。
本工程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材、油料及土料、砂砾石、块石料等,其中:钢材、水泥及油料于樟树市相关市场购买,水泥应根据环境水对砼的不同腐蚀性,采购相应的抗腐蚀性水泥;填筑所需土料优先利用堤身开挖料和河道疏浚开挖料,不足部分从选定土料场开采。填塘压浸土料利用河道疏浚开挖料和堤身清基开挖料;砂砾石料外购进场;块石料少部分利用砌石拆除料,其余均外购进场。
施工用水就近抽取外江水;生活用水取用附近村民生活用水;施工期用电就近接电网电。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地形条件,穿堤建筑物和涉河建筑物需考虑施工导流。根据本工程穿堤建筑物级别,按SL303-20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导流临时工程为5级,导流标准为洪水重现期10~5年(土石围堰),本工程采用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标准。根据本工程水文特性及建筑物规模,导流时段确定为10月至次年2月(桥南自排闸、倒虹吸管、新建八能陡泄洪闸)和11月至次年2月(八能陡灌溉闸、龙潭泄洪闸、燕子洲自排闸及灌溉涵和排水涵)。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9个月,从第一年8月初开工,第二年4月底竣工。

1.8 工程占地
根据《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本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确定征地范围:
a) 从设计迎水坡堤脚线至设计被水坡堤脚线列为占地范围;在设计了填塘压浸的堤段,从设计填塘压浸边线至设计迎水坡堤脚线列为占地范围;
b)施工临时用地列为临时征地范围。
经调查,本工程占地与拆迁共涉及樟树市大桥街办的3个行政村。工程永久占地131.97亩,其中水田86.34亩、旱地5.75亩、坑塘水面29.41亩、其他草地等10.46亩;施工临时占地204亩,其中水田20亩、松树林80亩、荒地104亩。
工程占地拆迁补偿总投资为645.91万元。
1.9 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

1.9.1 环境影响
主要有利影响:提高防洪标准,圩堤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免受洪水威胁,能够保证圩堤内人员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为提供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大减小影响社会安定的不利因素。 同时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及洪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充分利用区内水土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可靠保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主要不利影响:施工期间的废水、废气、噪声对工程区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后可以减缓。另外,施工开挖土石方和废渣的堆放对工程区的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容易产生土壤侵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后可以得到控制。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从总体上分析,有利影响是主要的,虽然在施工期间会对工程区的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后可以得到控制,因此从环境角度讲,不存在制约因素,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工程实施是可行的。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第62条,对本工程而言,凡为减免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手段以及相应运行费,均列为环保投资。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40.74万元。
1.9.2 水土保持
工程的施工用地尽量安排在管理范围内施工,减少了新增占地,在布置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时,尽量考虑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尽量减少了扰动地表,符合水土保持技术要求。
主体工程在设计时,采取了砼预制块护坡和草皮护坡,在满足主体工程安全运行的同时,也具有水土保持功能,防止边坡的冲刷和底板的冲刷,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结合项目既有的与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护工程,依据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由于主体工程设计了干砌石护坡和草皮护坡等水土保持措施,所以需补充土料场、弃渣场、施工临建设施和临时道路的水土保持设计。
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53.83万元,其中工程措施21.00万元,植物措施7.95万元,临时工程6.09万元,独立费用9.70万元,基本预备费1.34万元。
1.10 工程管理
根据《江西省水利工程条例》及《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参照水利部有关工程管理的规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拟成立樟树市大桥东堤堤防管理站,单位性质为事业,行政上、业务上由樟树市水电局负责管理,在水管站的配合下进行堤防的管理。管理站设计定员10人,新增管理用房250m2。
河道管理范围: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堤防及护堤地。
圩堤管理范围:防护堤(岸)迎水面堤脚外30m,背水面至内堤脚,含该范围内穿堤涵闸、涵洞、交通、通信、测量基点、里程碑等附属设施。
工程保护范围:在上述圩堤管理范围边缘各延伸80m的范围。

1.11 投资概算

根据江西省水利厅对中小型河流治理初步设计概算的设计审查导则,本工程概算类别为Ⅳ类。
本工程概算编制依据为:
《江西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试行)》(江西省水利厅赣水建管字[2006]242号文);
《江西省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试行)》(江西省水利厅赣水建管字[2006]242号文)。
11.1.3.2 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
《江西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江西省水利厅赣水建管字[2006]242号文) 。
工程总投资3352.3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992.41万元,管理设备9.10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58.35万元,临时工程156.16万元,独立费用247.96万元,基本预备费147.84万元,移民征地补偿费用645.91万元,水保投资53.83万元,环保投资40.74万元。

1.12 经济评价
为了考察樟树市大桥东堤农田防护工程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以及评价其经济合理性,参照(SL72—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和(SL206—98)《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对其进行经济评价。社会折现率取8%,建设期1年,运行期按20年计,计算基准点为建设期初,投入产出均按年末发生和结算。
本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在财务方面,进行运行成本分析,供项目决策及今后运行管理时参考。本方案的各项经济指标都较好,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54%,经济净现值为2639.51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35。本工程项目经济合理,且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1.13 节能设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各有关部委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提出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版)》的要求,对樟树市大桥东堤农田防护工程进行初步设计阶段的节能设计,保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合理地利用能源,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地提高工程建设的资源利用率。
本工程施工期主要耗能项目为主体工程施工耗能、施工辅助生产系统耗能、生产性建筑物耗能和营地及生活配套设施耗能,本工程施工期耗电总量为43.08×104kW·h,柴油消耗量为827t。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将节能管理纳入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可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尽量使施工设备满负荷、高效率运转;加强水、电的管理,并进行现场定额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