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工业园20万m3/天自来水厂设计

  • 上传用户: 设计咨询
  • 文件类型:doc
  • 资料大小:8.28M
  • 上传时间:2016-06-23
  • 标签:马鞍山,工业园,20万,自来水厂,初步设计,设计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和长江三角洲的西缘,临江近海。马鞍山市市区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向西地形基本上分为三部分:东部丘陵区,峰峦高度约160~200m;西部沿江地带分布着低丘,低丘与长江间是狭长的阶地与河漫滩,长江中还有沙洲;中部是较为平坦宽阔的冲积平原,平均海拔在10m左右。马鞍山市新桥工业区位于当涂县城与芜湖市城北工业区之间,跨二○五国道两侧,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处于我国重要的沿江城市发展轴上,属于马鞍山市域三大城镇经济区之一的沿江经济区。
新桥工业区起步区位于南部工业组团,现该区域内市政配套设施规模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系统的供水管网。先期进园的红太阳生命科技园和大唐发电已建有自己的给水工程,附近农村还有两个1000m3/d的农村小水厂。在工业区建设中,将逐步淘汰掉。
现新建供水规模为20万m3/d的水厂,新建水厂以长江当涂段汊江为水源,水源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二级标准,仅需常规处理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经方案比较,本设计采用河床式式取水构筑物取水,处理工艺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双层滤料滤池,消毒剂采用液氯消毒。
依据设计资料,该新建水厂水源水位变化幅度小,河床稳定,河岸平坦,岸水质不如河中好,因此选用河床式取水构筑物。考虑施工方便和地理情况,采用集水间和泵防分建方式并采用自流水管取水,泵房为半地下式的矩形泵房。
因为该工业园内用水量较为稳定,且园内面积充沛,清洁节能型发展模式,所以优先省去考虑耗能较大的机械运作方式,而采用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的工艺即可满足水质要求且建造、管理方便,节省资金。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絮凝效果好、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絮凝时间采用 。混凝剂采用固态硫酸铝,相应的选择助凝剂为活化硅酸,处理低温低浊度时效果良好,其投加方式采用计量泵投加。
平流沉淀池造价较低、操作管理方便、施工简单,同时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且带有机械排泥时排泥效果较好。平流沉淀池共设两座,与隔板絮凝池连接着,采用行车式虹吸管排泥方式,沉淀时间 。
双层滤料滤池有成熟的运行经验,运行稳妥可靠,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水流通过由粗到细的滤料层,使大部分悬浮物进入滤料内部,上、层分别发挥各自的作用,截污能力有很大提高。滤池虑速采用 ,水冲洗强度 ,冲洗时间 。
新建四座清水池,统一由配水井均匀配水。为增强消毒效果,每个清水池内设有三道导流墙。滤池排出的反冲洗废水和沉淀池的排泥水排至重力式幅流浓缩池,浓缩后的污泥经脱水机房脱水形成泥饼,运出水厂。
厂区内设有6米宽的双行车道,转弯处的半径为10米。厂区总占地面积为55808平方米,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7%左右。
目录
1 设计任务与资料 8
1.1 设计任务与要求 8
1.2 设计资料 8
1.2.1 设计背景 8
1.2.2 城市供水规划概况与供水现状 9
1.2.3 新建水厂情况 10
1.3 设计依据 10
2 设计说明 11
2.1 设计概况 11
2.2 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11
2.2.1 取水工艺 11
2.2.2 混凝工艺 11
2.3 构筑物的设计说明 13
2.3.1 取水头部 13
2.3.2 集水井 14
2.3.3 泵站设计 14
2.3.4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14
2.3.5 平流沉淀池 15
2.3.6 双层滤料滤池 16
2.3.7 澄清池 17
2.3.8 厂内配水系统 18
2.3.9 加药间与加氯间 18
2.3.10 泥水处理 19
3 设计计算 20
3.1 设计计算 20
3.2 取水工艺设计计算 21
3.2.1 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21
3.2.2 自留水管计算 21
3.3 集水井设计计算 22
3.3.1 进水室设计计算 22
3.3.2 吸水井设计计算 23
3.4 泵站设计计算 24
3.4.1 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的估计 24
3.4.2 初选水泵和电机 25
3.4.3 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 25
3.4.4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计算 25
3.4.5 机组与管道布置 26
3.4.6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中水头损失的计算 26
3.4.7 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与泵房筒体高度计算 28
3.4.8 附属设备的选择 29
3.4.9 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 30
3.4.10 泵房平面尺寸的确定 30
3.5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设计计算 30
3.5.1 设计采用数据 30
3.5.2 絮凝池尺寸计算 30
3.5.3 絮凝池的水头损失 32
3.5.4 GT值验算 33
3.5.5 排泥管设计 33
3.5.6 泄空管设计 33
3.5.7 出水渠设计 33
3.6 平流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33
3.6.1 设计采用参数 33
3.6.2 池体尺寸设计 34
3.6.3 沉淀池设计计算 34
3.6.4 沉淀池出水设施设计 35
3.6.5 沉淀池放空管 36
3.6.6 排泥设备设计 37
3.6.7 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 38
3.7 双层滤料滤池的设计计算 39
3.7.1 设计采用参数 39
3.7.2 平面尺寸计算 39
3.7.3 滤池高度 40
3.7.4 配水系统 40
3.7.5 洗砂排水槽 43
3.7.6 滤池反冲洗泵的选用 44
3.7.7 各种管渠系统 45
3.8 清水池设计计算 46
3.8.1 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46
3.8.2 清水池配管 46
3.8.3 通气孔及人孔设计 46
3.8.4 集水坑的设计 47
3.8.5 导流墙的设计 47
3.9 厂内配水井的设计计算 47
3.10 加药、加氯系统的设计计算 47
3.10.1 絮凝剂投加系统的设计 47
3.10.2 加氯消毒系统的设计计算 49
3.11 排泥水处理工艺设计 49
3.11.1 调节设施 50
3.11.2 浓缩池设计 50
3.11.3 污泥脱水设计 51
3.12 水厂总体布置 52
3.12.1 工艺流程布置 52
3.12.2 平面布置 52
3.12.3 水厂构筑物及建筑物一览表 52
3.13 水厂管线设计及流程标高计算 53
3.13.1 连接管道设计 53
3.13.2 净水构筑物水头损失 54
3.13.3 工艺流程标高计算 54
4 参考文献 56
5 谢辞 57
6 文献翻译 58
6.1 英文原文 58
6.2 中文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