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某地二级公路B段设计

  • 上传用户: 设计咨询
  • 文件类型:doc
  • 资料大小:3.26M
  • 上传时间:2016-06-22
  • 标签:泉州,二级公路,设计,初步设计
泉州某地二级公路B段设计
中文摘要
本设计为东南沿海Ⅳ4区泉州某地二级公路B段设计,路线全长5241.692m。
该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属山岭重丘区。本方案设计起点桩号K0+000,坐标为:X= 2792338,Y= 529412,与206省道相衔接;设计终点桩号为K5+241.692,坐标为:X= 2789708,Y= 533044。
道路平曲线设计有10个交点,最小半径为150m,最大半径为350m,其中设有一处S形曲线,两处同向曲线。竖曲线设有14个交点,最大纵坡为5.882%,最长坡长为510m。
路基横断面设计等腰梯形边沟和等腰梯形截水沟,填高大于6m时在路基边缘处设有0.8m高护栏。当填高大于8m时增设1m宽的护坡道,挖高大于6m时增设1m宽的碎落台。
全线设有两座混凝土简支梁桥(K0+180~K0+200,K3+180~K3+200)、12道涵洞,均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三处挡土墙,其中一处为衡重式路肩墙,两处仰斜式路堤墙。路面结构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总厚度为58cm。
对K0+000~K3+000的三公里路线进行土石方的调配以及概预算文件的编制。路线的预算为1536.7万元,其中路面工程402万元,路基工程507万元,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100万元,六处涵洞54万元。



关键词:平曲线,竖曲线,横断面,路基,路面
 
Design of paragraph B for a Secondary Road in Quanzhou
Abstract
The design aims to the zone B of a secondary roads which length is 5241.692m in the Quanzhou of the southeast coast Ⅳ4.
The are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authors of the mountains. The plan starting point, K0+ 000, coordinates for: X = 2792338, Y = 529412, connected and 206 provincial road; Design for pile end, K5 + 241.692, coordinate for: X = 2789708, Y = 533044。
There are 10 road flat curve intersections, the minimum radius is 150 m, maximum radius is 350 m, which have one S form curve, two homonymous curve. There are 14 vertical curve intersections, the largest longitudinal slope is 5.882%, the longest slope length is 510m. 
Roadbed cross-sectional designs isosceles trapezoid ditches and isosceles trapezoid intercepting ditch, designing 0.8m high guardrail at the edge of the subgrade when roadbed is more than 6m tall When depth of fill is more than 8m,adding 1m wide slope protection way; when the dig deep height is more than 6m,adding 1m wide stage for heaping debris
There are two sets of simply-supported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s(K0+180~K0+200, K3+180~K3+200), 12 road tunnels, are all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three place retaining walls, one place for balance weight retaining wall, two place for oblique earth-retaining wall embankment.Choosing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for pavement structure, total thickness is 58 cm. 
For K0+000~K3+000 cubic metro line the deployment of budget documents and the compilation of the route of the is 15.367 million yuan,among it, pavement engineering cots 4.02 million yuan, subgrade engineering cots 5.07 million, simply-supported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cots 1.00 million,6 road tunnels cot 0.54 million.



Key word: Plane curve, vertical curve, Cross section, Roadbed,  Road surface 
目  录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1
1.1 概述 1
1.2 主要技术标准 1
1.3 采用的设计规范 2
1.4 路线设计原则 2
1.5道路平面设计 2
1.6道路纵断面设计 3
1.6.1 纵断面设计过程 3
1.6.2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4
1.7 道路横断面设计 4
1.8 路基设计 5
1.8.1 边坡设计 5
1.8.2 涵洞设计 5
1.8.3 边坡稳定性分析 6
1.8.4 挡土墙设计 6
1.9 土石方调配 7
1.10 路面设计 8
第二章 平面设计 10
2.1 平面选线和定线 10
2.2 路线技术指标控制 10
2.3直线、曲线、转角设计 11
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 15
3.1 设计原则 15
3.2 拉坡 15
3.3 计算直坡段设计高程 15
3.4 竖曲线要素计算 16
3.5 计算设计高程 17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 22
4.1设计参数的确定 22
4.2 超高与加宽设计 23
4.2.1圆曲线上超高值计算 23
4.2.2过渡段上超高值计算 23
第五章 涵洞计算和设计 30
5.1汇水面积 30
5.2 设计流量 30
5.3 设计涵洞跨径 30
5.4 涵洞设计汇总表 31
5.5 涵洞主要材料 31
第六章 路面结构设计 32
6.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32
6.1.1 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 32
6.1.2 交通分析 33
6.1.3 初拟路面结构 33
6.1.4 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33
6.1.5 荷载疲劳应力 34
6.1.6 温度疲劳应力 35
6.2 沥青路面设计 36
6.2.1 轴载当量换算及交通分析 36
6.2.2 初拟路面结构组合 38
6.2.3 计算路面设计弯沉值ld和结构强度系数K 39
6.2.4 确定设计参数 39
6.2.5确定容许弯拉应力 40
6.2.6 验算方案A路表弯沉和层底拉应力 40
6.2.7 验算方案B路表弯沉和层底拉应力 44
6.2.8 路面结构层确定 47
第七章 挡土墙设计 49
7.1 仰斜式挡土墙设计 49
7.1.1基本资料 49
7.1.2 计算土压力 49
7.2 衡重式挡土墙设计 57
7.2.1 基本资料 57
7.2.2 计算土压力 58
7.2.3 挡土墙自重G及其力臂ZG计算 61
7.2.4 稳定性验算 62
7.2.5 截面应力计算 64
7.2.6 斜截面验算 70
第八章 高边坡稳定验算 72
8.1  设计参数的确定 72
8.2 分析与计算 72
第九章 道路安全性评价 76
9.1划分分析路段 76
9.2上行安全性评价 78
9.2下行安全性评价 82
致谢 84
参考文献 85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1.1 概述
1.工程名称:泉州某地二级公路B段设计
2.工程背景、目的:
该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属山岭重丘区,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石材资源,但由于该地区相对落后的交通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解决交通落后这一瓶颈效应,加速发展该地区经济发展,发挥该地区资源优势,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现当地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新建该二级公路项目。
由于该公路为二级公路,主要服务于公路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完善该地区路网功能,改善当地的交通环境,服务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当地的农业和建材业的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利民、便民、为民办实事的工程,但作为二级公路,其投资并不高,这就对设计的可行性、经济性、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领悟项目的性质、特点,认真分析道路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城乡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劳动力、材料供应情况,以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比选,最终确定项目。
3.工程概况:
本方案设计起点桩号K0+000,坐标为:X= 2792338,Y= 529412;设计终点桩号为K5+241.692,坐标为:X= 2789708,Y= 533044。路线全长5241.692m,全线设有两座混凝土简支梁桥(2X10,K0+180~K0+200,K3+180~K3+200)、12道涵洞。
4.工程特点:
本路线建设应尽可能地避免引起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合理设置桥、涵构造物,形成完整的线型,尽可能减少居民迁移,避免破坏原有农田、水利系统而产生各种污染等。因此,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都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选线时尽量避开房屋以减少拆迁,合理设置构造物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水综合系统,力求将对沿线社会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1.2 主要技术标准
本次设计一律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设计速度:60km/h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25m
 圆曲线一般最小径:200m
 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0m
圆曲线不设加宽值最小半径:250m
 最大纵坡:6%
 路基宽度:10m
 路面宽度:7m
小桥和涵洞:与路基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