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安置区部分)规划设计报告

  • 上传用户: 设计咨询
  • 文件类型:doc
  • 资料大小:410kb
  • 上传时间:2016-06-22
  • 标签: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划设计,设计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安置区部分)规划设计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
规划设计单位:山东山水土地工程有限公司
编  制  日 期: 二〇一二年四月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安置区部分)规划设计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
负   责   人:张福龙



规划设计单位:山东山水土地工程有限公司
负   责   人:李贻文
复   核   人:郭强强
编   制   人:孙安帅

编制日期: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    录
1.综合说明 4
1.1项目建设背景 4
1.2 项目建设目标 5
1.3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 6
1.4项目基本情况 6
1.4.1项目范围 6
1.4.2 项目性质 7
1.4.3 项目类型 7
1.4.4 项目建设规模 7
1.4.5 新增耕地和建设用地节地率 7
1.4.6 项目建设工程和投资规模 7
1.4.7项目建设工期 8
2.项目概况 9
2.1项目区自然状况 9
2.2社会经济条件 11
2.3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状况 12
3.设计原则、依据和任务 14
3.1设计原则 14
3.2设计依据 14
3.2.1法规依据 14
3.2.2.政策依据 15
3.2.3土地综合整治标准和规范 16
3.2.4相关规划与资料 16
3.3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的主要任务 17
4.项目分析 17
4.1项目合法性分析 17
4.1.1法律法规 17
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对项目的要求 18
4.1.3其它规划 18
4.2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19
4.3公众建议与分析 19
5安置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20
6农村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20
7.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工程设计 22
7.1村庄拆迁安置工程设计 22
7.1.1拆旧区规模、范围 22
7.1.2安置区基本情况 22
7.1.3迁建方案 22
7.2挂钩周转指标实施时序、使用和分年度归还计划 23
7.3社区(安置区)建设工程设计 23
8.施工组织设计 24
8.1施工条件 24
8.1.1 交通 25
8.1.2 建筑材料 25
8.1.3 水电供应 25
8.1.4劳动力资源 25
8.1.5通讯条件 25
8.1.6工程特点 25
8.2施工布置和方法 25
8.2.1道路工程施工 25
8.2.2 防护林工程施工 26
8.3施工管理 27
8.4施工进度 27
9.投资预算 29
9.1编制依据 29
9.2费用计算标准 29
9.3投资结构 33
10.工程实施与后期管理建议 33
10.1工程实施 33
10.1.1实施机构 33
10.1.2管理制度 33
10.2后期管理建议 35
10.2.1土地权属调整 35
10.2.2工程设施管护 38
11.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8
12.附表 39

 
1.综合说明
1.1项目建设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进一步统筹城镇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优化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亟需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机结合,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一体化的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行土地综合整治。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镇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镇统筹发展》(鲁政发[2010]73号)的有关要求,围绕着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这一主题,整合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增减挂钩土地级差收益,发挥资金集约投入功效,围绕中心社区建设,对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实现保护耕地、村庄改造与农村社区建设同步推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相互支持的格局,推动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从山东省的实践看,土地综合整治主要取得了四方面成效。一是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连续十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二是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挖潜利用好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既是破解土地供需矛盾、解决该省长远发展用地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通过土地级差收益反哺农村推动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客观要求。三是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杠杆,大大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四是成为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与我省签订的《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协议》和《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南》(鲁国土资发[2010]110号)文件要求,到2012年,中央、省、市、县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为主体,筹集资金100亿元,其中,中央和省投资占70%,项目所在地市县(市)政府配套30%,集中建设66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整治土地340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60万亩,新增耕地20万亩以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首批启动的66个项目之一,计划2011-2015年期间实施。
该项目所整理的土地为牡丹区黄堽镇镇域内土地,项目区各村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土地成方连片,灌溉水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现有排灌沟渠没有形成网络,设备老化,部分沟渠年久失修,淤塞严重,水工建筑物不配套;林网防护体系不完善,树木零星分布;生产路、田间路标准低,不能互通,坑洼不平,分布不科学;电力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以及土地产出率低等,这些因素使农业生产易受旱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不够稳定,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项目区内耕地大部分属于中低产田,土地整理潜力大,整理后耕地产出率可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将得到极大提高。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建设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加。从建设用地内部结构来看,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农村居民点无序扩张用地面积偏大,农村一户多宅、乱占、未批先占、划新不交旧、宅基闲置等现象愈来愈突出,渐渐形成了”空心村”,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0%,挤占了其他建设项目用地空间,亟需通过农村居民点的整理,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城镇用地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