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 “十四五”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2021 — 2025年)

  • 上传用户: err
  • 文件类型:doc
  • 资料大小:393.27kb
  • 上传时间:2021-12-02
  • 标签:神农架,中医药产,康养小镇,“一园一地一区”,旅游发展

大健康产业涉及休闲养生、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健康管理等领域,具有综合性强、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是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综合性朝阳产业。大力推进我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神农架“一园一地一区”发展目标,推动我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期间,林区党委政府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依托神农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初显成效。

一是组建成立林区中医药产业协会,完成中医院产业研究院体制改革;二是全面调研林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牵头制定《神农架中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一库两带三中心”的整体发展布局。三是启动中国神农架种子种苗繁育中心建设,与神农架道地药材、欣龙邦药业等龙头企业合作,通过采用“一主四副”的架构方式,共建特色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四是开展神农香菊、药茶、药膳系列产品研发,形成神农香菊药妆产品初级产品;与林区中医医院协同完成足浴包、香包和茶包的研发和销售,持续开展相关批号注册工作。五是大力推动林区中医药科普教育。完成近百种林区珍稀濒危中药材等收集保存,编制完成林区首部中医药科普教材《神农架中医药科普书》,实现中小学教学全覆盖;与药王谷、四季小镇等合作,积极推动药用植物园建设;组织编印和发行《神农架中药材资源基因鉴定》;建设林区中医药公共在线交流平台网站。

第二节  大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林区大健康产业启动发力,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但在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流通体系及品牌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短板。

一是龙头不强,市场主体带动不足。全区产业发展市场主体规模偏小,总体实力不强,多数农专业合作社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与农户之间仍处在无组织购销状态,订单制、保护价收购等机制尚未健全。中小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以满足本地市场为主,对外销售能力弱,高端销售市场链接有限。产业发展周期长,回报率低,受自然、市场双重影响,产业发展风险大。相比其他地区投入仍显不足市场经营主体发展融资困难,金融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有产品开发层次不高,季节影响明显神农架虽然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开发的景区主要以生态观光为主,康养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不高,旅游资源附加值偏低。同时产品开发单一,季节影响明显。产业融合层次低。近年来,在“健康+旅游”、“健康+农林方面虽然做了很多尝试,但仍存在创意休闲属性弱、体验性项目单一的问题。从一二三产业横向融合的角度来看,产业功能价值挖掘仍显不够,产品研发及精深加工不足,产业融合价值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技术服务、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缺少与康养产业发展相契合的本土实用技术人才,以及与市场求相适应的经管、营销、电商、金融人才六是康养产业链条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森林康养师、体验师、讲解师、咨询师等专业人才缺乏。七是森林康养中介服务市场发育不足。森林康养产业涉及旅游、休闲、医疗、运动、养生、养老、认知、体验等健康服务目前,还没形成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和康养产品开发的中介服务市场。八是康养体系建设不完善。神农架林区虽在森林康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神农架徐家庄林场获第四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但适合神农架森林康养发展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九是部门协作不顺畅。森林康养项目需林业、卫生、民政、文旅等部门合作,目前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完善康养相关部门合力尚未真正形成

第三节  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林区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重大发展机遇。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

顶层战略机遇。2015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健康中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先后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建设“健康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国家对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实施一系列有力、直接、范围广的强农惠农政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乡村建设为发展健康产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机遇。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布局,进一步实施南水北调协作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区域发展政策,为神农架先行先试、引领示范提供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同时,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使区域交通格局、产业布局、城市功能等发生深刻变化,有利于我区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势,我区大旅游、大健康、大农林产业将加速转型升级,绿色、生态、高品质的康养产品必将成为市场所追捧的对象。另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对神农架明确提出了“彰显生态保护和绿色示范价值,建成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要求,要求神农架通过构建鄂西生态安全屏障、培育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优化绿色发展路径三个方面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为我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支撑。

市场机遇。一是人口老龄化加剧。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长到4.83亿人,老龄化水平由现有的15.3%提高到34.1%另一方面,我国完全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22.7%,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均寿命的增加,健康养老问题将成为许多家庭乃至社会关注的问题。二是健康中国战略利好消息不断释放。2019年以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部署启动的15项专项行动为健康中国落地提供了有效抓手;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等21个部委又联合印发了《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为健康产业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健康中国2030战略”又对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服务能力健康体系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中央到各级人民政府都对健康高度重视,出台实施多项同健康紧密相关的政策方案,从实际层面促进国民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的利好消息不断释放。四是旅游新业态的不断丰富与提升。林区旅游经多年发展,已名扬海内外,但旅游业态绝大部分是以看、购为主,形式过于单一。随着旅游从单纯的看逐步向研学、康养等旅游新业态转为顺应旅游发展趋势,发展康养类型的深度体验式旅游,成为必然选择据研究及统计表明,2018年,中国大健康市场营收规模达到5.4万亿元,2022年将达到7.4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16万亿元,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内部发展机遇。一方面,林区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一些长期制约保护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正逐步得到破解,神农架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两高”时代全面到来,品牌地位、生态价值更加彰显,多年积聚的绿色发展后发优势、潜质潜能迸发出强大力量。党委、政府抓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空前,建立领导牵头包保推进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落实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包保责任,实行一个产业一名领导包保,一个支撑单位牵头,一个产业秘书服务的“六种四养”特色产业推进格局,区、乡(镇)、村齐抓产业发展的共识。另一方面,林区发展健康产业的资源优势明显,一是拥有世界级、国家级的品牌资源。神农架是中国首个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三项世界级认证于一身的地区,与珠穆朗玛峰、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三星堆等自然与人文奇迹一起,被称为北纬31度的绿色奇迹。获得“国际慢城”“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这些金字招牌说明了国际国内对神农架的认知、认可。二是生态环境优越。健康产业与良好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神农架是湖北境内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是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绿色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森林覆盖率91.1%,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在原始森林区,负氧离子含量达到50000个/cm³以上,是国内负氧离子高浓度地之一,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的标准(1000-1500个/cm³),有“华中绿肺”的美誉,连续多年被评为“国人最向往十大康养目的地”。三是优质中药材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药用动植物的孕育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初步统计,神农架中草药品种共有252科2128种,资源总种类占全国中药资源的1/6以上,占湖北全省中药资源的2/3以上。这里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00多种,具有延年、养身保健的药物200多种,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等名贵野生中药材全国有名,神农架“天然大药园”“中草药王国”的称号名副其实。四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神农氏搭架采药而得名,“神农尝百草救黎民”的故事世代流传。五是旅游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神农架夏季日平均气温为21.9℃,91.1%的森林覆盖率形成天然氧吧,是都市人群避暑消夏的好去处。随着神农架知名度、旅游接待能力的不断提升,慕名到神农架观光览胜、度假休闲的游客剧增,每年大批游客前来避暑、康养,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六是实现瓶颈突破。十三五期间,林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保神高速全线贯通,郑万高铁境内路段具备铺轨条件,神农架机场客流增加,省县乡道路加密升级,坪阡古镇、龙降坪旅游度假区、柏杉园四季小镇基本建成。全区交通网、信息网、水利网、市政网、能源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宜居宜旅、八面玲珑”的小镇格局和特色初步形成,为将林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在把握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挑战。

一是用地少,审批难。红线制约下可利用建设用地少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用地未纳入相关规划统筹考虑。神农架森林康养条件优越地段多处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区,绝大部分已被规划为农保地、风景区、森林生态红线,可用于发展建设的用地少。划定国家公园后,全区各类项目用地特别是林业征占用地审批更加艰难。二是引得来,留不住。由于区位和交通不够发达,主要游客多来自周边市县,一方面产业链下游延伸的服务和产品不足,缺乏基础配套和进一步消费点;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高峰期,娱乐、休憩、公共厕所、停车场等供给能力明显不足,服务功能不全,食、住、行、游、购、娱服务配套水平不高,停留时间短,无法拉动长期消费。三是业态多,不聚集。受限于区域空间及自然资源分布等因素,各类产品业态缺乏平台统筹管理管控机制,分散生产、经营和销售,造成产品品牌认知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不利于康养品牌的建立与宣传。四是产业多,少主次。康养产业是集医药医疗、养老、食品、旅游等于一体的多产业集合,产业之间的联动与融合尚未打通,结构扁平、单一,无法形成立体组合拳,难以产生聚力。五是重南部,不均衡。目前林区已开发养旅游产品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木鱼镇、大九湖镇、下谷红坪镇,南部重大开发项目较多,东部、北部较少,南北发展不均衡

十四五期间,林区党委政府谋划制定“积极彰显生态价值,以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及大健康、大农林、大旅游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方针将康养产业作为至关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两高”时代的到来,林区将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以持之以恒的坚韧力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切实将神农架林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力推进大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林区“一园一地一区”建设目标的总体要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为目标,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林区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中医药传统文化优势,按照大健康、大旅游、大农林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纵深推进道地中药材“一县一品”建设,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发展中医药产业、开发养老养生、打造康养旅游、弘扬传承神农中医文化和促进我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着力构建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新型大健康产业体系,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第二节  发展定位

“全国健康生活目的地和产业示范区”。依托林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优质的中药材资源,融入国际慢城文化元素,按照“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品牌”的理念,推进大健康产业与大旅游、大农林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康养旅游、森林康养、运动康养、候鸟式养生养老、健康产品制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综合类“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大健康产业示范区。

“全国知名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加强林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林区的品牌竞争力;争取康养大会及森林康养产业大会的举办权,全力推进“ 康养神农架”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提高神农架林区的社会认可度和市场影响力,将神农架林区建设成全国知名的康养旅游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