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 上传用户: err
  • 文件类型:pdf
  • 资料大小:1.89M
  • 上传时间:2021-11-19
  • 标签: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绿色矿山,生态保护,环境影响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东与宜春市、南与吉安市、西与湖南省

株洲市、北与湖南省浏阳市接壤,紧靠长株潭,对接长珠闽,是江西

对外开放的西大门,下设 2 区(安源区、湘东区)、3 县(上栗、芦

溪、莲花),地理座标:东经 113°35′~114°17′,北纬 27°20′~28°0′,

国土面积 3831.3 平方公里。据 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萍乡市

常住人口 180.48 万人,占江西省常住人口总数的 3.99%。管辖境内有

沪昆高铁、长赣高铁(在建)、浙赣线等铁路通过,与沪昆、上莲、

昌栗高速公路和 G319、G320 国道、多条省道、县乡公路连结成网,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第一节 矿产资源及矿业发展现状

萍乡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历史悠久,是我省重要的能源矿产和

非金属矿业基地,也是我市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煤炭

资源枯竭和去产能关闭煤矿,萍乡市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及可持续发展转型试点城市。

一、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发现各类矿产 46 种,占江西省发现矿种数

的 23.83%,查明有资源储量的 16 种,占全省的 11.68%。其中,列入

《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 22 种(不含地热、矿泉水),占

全省的 16.54%;矿产地 101 处,占全省的 3.08%。其中大中型矿床

21 处,小型 80 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见专栏 1。

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资源储量居全省首位的矿产有粉石英

1 种;居第二位的矿产有煤炭、钴矿 2 种;居第三位的矿产有铁矿、

3

石膏 2 种。具有本地特色的矿产有各类碳酸盐岩(水泥用灰岩、熔剂

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地热水、矿泉水,以及新发现的紫砂泥等。

萍乡市优势矿产资源有煤炭、水泥用灰岩等。其中,煤炭资源储

量在全省地位突出,曾享有“江南煤都”的美誉。

萍乡市矿产资源基本特点表现为:一是煤炭、粉石英资源在省内

具有较大优势;二是石膏、水泥用灰岩等非金属矿资源潜力大,紫砂

泥等新发现矿种有望形成新的产业链集群;三是地热、矿泉水资源丰

富,开发利用前景广;四是有色金属矿产严重短缺,大中型矿山以非

金属为主;五是部分矿种贫矿多、富矿少。

4

二、勘查现状

截至 2020 年底,我市共有勘查许可证 34 个,占全省勘查证数量

的 1.80%,全部为省级发证,勘查区总面积 71.16km2。按矿种划分:

煤炭 1 个、铁矿 8 个、铜矿(铜多金属)12 个、钼矿 1 个、银金矿 1

个、滑石(镁质粘土)2 个、石膏矿 1 个、粉石英 1 个、高岭土(紫

砂泥)1 个、饰面用板岩 1 个、矿泉水 2 个、地热水 3 个。按勘查阶

段划分:详查 18 个、普查 15 个、预查 1 个。

三、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已开发利用的矿产 16 种,主要开采煤炭、

铁、高岭土、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灰岩、建筑用石料、

矿泉水等矿产;尚未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石膏、粉石英、滑石、铜矿、

耐火粘土等。全市共有矿山 111 个,其中大型矿山 7 个、中型矿山

12 个,小型矿山 80 个,小矿 12 个。

2020 年,全市年产矿石总量 764.5 万吨,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

值为 597.62 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营业收入的 53.55%,

其中矿业产值为 15.01 亿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产值为 8.79 亿元、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产值为 0.81 亿元、非金属矿采选业企业产值

为 5.41 亿元),矿业延伸产业产值为 582.62 亿元(石油加工、炼焦

和核燃料加工业 12.46 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23.24 亿元、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28 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9.17 亿

元、金属制品业 6.02 亿元、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7.12 亿元、水的生产

和供应业 1.33 亿元),完成税金及附加 4.11 亿元,利润总额 52.22

亿元,矿山企业及延伸产业总从业人数 47816 人(其中矿山企业 6971

人)。

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为萍乡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5

献,矿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柱产业之一。

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萍乡市在长期的采矿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主要是矿山在基建和采矿过程中,造成地形、地貌景观、植被、耕地

的破坏和损毁,厂矿设施、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地面塌陷、及次生地

质灾害等造成的土地占用和损毁等。截至 2020 年底,累计破坏和损

毁土地 2313.7 公顷。

“十三五”期间,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 1237.5 公顷,历史遗留问题得以逐步解决,

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欠账逐年减少,但治理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修

复资金缺口较大、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等。

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情况与评估

一、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1.矿业产值

2015 年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 849.53 亿元(其中矿业产值为

93.95 亿元),三轮规划指标 1137.00 亿元(其中矿业产值为 107.00

亿元),2020 年实际完成的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 597.62 亿元(其

中矿业产值为 15.01 亿元),总产值完成率达 52.56%。完成税金及附

加 4.11 亿元,利润总额 52.22 亿元,用工人数 47816 人。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各类地质勘查资金 1.20 亿元以上。

2.基础地质调查

“十三五”期间,新增完成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 2 幅,面积 34.60

平方千米,覆盖率基本达到 100%;新增完成 1:5 万矿产地质调查 1

幅,覆盖率提高到 63%;新增完成 1:5 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1 幅,

6

覆盖率提高到 12%;新增完成 1:5 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2251.12

平方千米,覆盖率提高到 59%;开展了 1:25 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工作,调查面积为 3831.30 平方千米,覆盖率达 100%;实施了上栗

县、莲花县 1:1 万旅游地质资源调查,完成调查面积 1774 平方千米,

助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