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 上传用户: err
  • 文件类型:pdf
  • 资料大小:1.11M
  • 上传时间:2021-11-19
  • 标签:医疗卫生,气候环境,文体设施,智慧旅游,环境提升

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人的健

康、养生两个方面形成的相关产业体系。其内容主要涵盖生态、

文化、运动、娱乐、旅游、医疗、养老、保健、休闲、食品等产

业形态,代表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推进健

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健康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进程

中重要“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东区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

关期,肩负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战略转型等重要使命,

迫切需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康养产业,

是东区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和省委对攀枝花“3+2”新定位

新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着眼构

建“三个圈层”,构建阳光康养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国际阳光康

养旅游目的地的具体抓手;更是东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

构、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感的重要基础。

根据《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攀枝花市“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

划》,贯彻落实《攀枝花市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第 2 页

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东区实际,制定本规

划,作为全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康养产业的行动纲领和基

本依据,规划期为 2021-2025 年。

一、规划基础

东区是攀枝花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商贸和物流中心,

也是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医疗卫生和教育发展高地,是攀枝花市

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自 2010 年攀枝花市首创康养产业理念以来,东区率先探索

“康养+”产业模式,特别是在“十三五”时期,依托得天独厚的“六

度”(温度、湿度、海拔高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资源

禀赋,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医养融合、旅游康

养、运动康养、社区康养为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康养产业市

场体系建设和模式创新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十四五”时期持续

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养融合底部夯实。东区医疗资源丰富,人均医疗卫生资源

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拥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 所、三级甲等专科

医院 3 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1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专

科医院等其他医疗机构 250 所,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 4 个,是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

示范区。“十三五”末,东区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约 13 张,每千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第 3 页

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14 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5.69

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民办养老机构等 56 个,每千名老年人

口养老床位数 35 张。近年来,东区大力发展医养特色服务,构

建了以三甲医院为核心,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以特色专科医

疗为补充,以健康咨询管理机构为拓展,以康养机构为延伸的特

色鲜明、个性化突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养服务体系。成功创

办全国首家以康养为主题的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先后引进美年

大健康、慈铭健康、爱尔眼科、达康肾病、盛泰康复医院等大型

民办体检连锁机构和知名专科医院。初步形成了四种特色医养融

合服务模式:一是以十九冶康复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智慧康

养社区服务中心的医院开办养老机构模式;二是以 26 度阳光乐

园为代表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模式;三是以台湾敏盛长辈照

护中心为代表的养老机构与医院合作模式;四是以爱心缘养护院

为代表、家庭签约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等,

初步满足了康养人群多元化、多层次的医养需求。2020 年,全

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 14682 万元,占财政公共预算支出 8%,

人均预期寿命 78 岁。

康养旅游提档升级。依托“冬季暖阳�夏季清凉”康养城市品

牌,致力打造“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大力发展阳光、运动、

养生、养心、养老、休闲、度假为特色的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第 4 页

地,已建成花舞人间景区花香果园区、玉佛寺景区、“渡口记忆”

三线建设特色街区。成功将阿署达特色康养村打造为中国美丽休

闲乡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建成阿署达·故事里农耕文

化体验区、以家庭经营为主要模式的安国枣园休闲农庄以及集特

色农业、生态观光、阳光康养、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阿署达现代农

业示范园。建成希尔顿欢朋酒店、驻下酒店、依夫达民宿、揽月

山庄、漫花山舍民宿、莱诗度假公寓、阿署达自驾车营地等一批

康养旅居地。投资 150 亿元的攀西阳光欢乐谷国际旅游度假区正

在建设中,努力打造集民族风情欣赏、生态农业观光、农耕生活

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养身养心养智有机融合的样板。各类康养

床位 12000 余张,2020 年公路客运周转量 27856 万人公里,实

现旅游收入 104 亿元、旅游接待人次 441 万人次。

运动康养蓬勃发展。东区拥有非常适合体育训练和运动健身

的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被誉为“竞训天堂”。辖区体育基础设

施完善,拥有体育场地 826 处,其中全民健身路径 298 处,球类

运动场地 397 处,各类田径场和游泳池 65 处,其他运动场地 66

处,人均体育场馆面积 1.65 平方米,新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63

公里,每万人拥有健身步道 1.66 公里,形成了城区 15 分钟健身

圈。“十三五”以来,社区体育节、全民健身日、运动会、登山节

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群众性体育节会、球类赛事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第 5 页

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国际皮划艇野水公开赛、马拉松赛、商

学院精英越野挑战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CBBA 全国健身锦标

赛暨中国健美健身职业精英大赛、四川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等重

大赛事,带动全民建设,形成了人人都有“运动场”、身边都是“健

身房”的康养运动格局。

智慧康养崭露头角。创新全域全龄智慧康养服务,在首批国

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中

率先示范,与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构建战略合作,以大数据、

云计算为基础,实现医养融合的全域全龄智慧连接。大力建设攀

枝花智慧康养产业大数据中心,成功开发康养护照 App,搭建了

全市居民健康管理平台,已注册用户 40 余万、上线机构 2500 家,

建成攀枝花智慧健康产业服务平台 1 个,社区智慧康养服务中心

6 个,已成功将 3 万余名慢性病人纳入数字化管理,攀西地区 70

余家医疗机构、康养机构接入平台开展远程诊疗服务。积极搭建

并推广康养产业数据平台,开展项目孵化、智慧康养社区建设、

康养产业创新创业培育、康养产业金融服务等,打造全域全龄智

慧特色康养示范区。开展智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基层医疗

卫生信息化管理、基层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人口健康

信息平台、医保平台等互联互通。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第 6 页

二、发展形势和机遇

在新的历史时期,东区高质量发展康养产业既面临产业基础

薄弱、周边同质化竞争激烈、后疫情时代影响深远等不利因素,

也迎来政策引导利好、内需市场提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等难得机遇。

康养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康中国

战略,相继出台《“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促进健康产业

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提出了到 2030 年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

16 万亿的目标。十九大提出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预计“十

四五”末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超

过 3 亿人。伴随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面对全球健康大

危机,国家加快推动康养产业发展进程,提出了要为人民提供全

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发

展健康、养老产业,实现医养结合。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以新时

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圈建设、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等国家、省重大战略为牵引,

大力支持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提出要“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

的地”“打造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随着国家、省、

市相关扶持政策持续出台,市场空间逐渐打开,康养产业呈现迅

速发展态势。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第 7 页

康养产业发展态势迎来深刻变化。当前,人民群众对健康需

求日益旺盛,健康养生消费将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拓展,催生

新业态,为康养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国内和周边省市看,

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康养产业发展模式。“十三五”期间,全

国和四川省多个地区将康养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向,积极推

动康养产业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偏重、不同业态融合的康养发

展模式。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医疗康养作为促进成长

型服务业做大做强,打造西部医疗康养高地。从攀枝花市看,市

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纲要》鲜明提出,要构建“三

圈”,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

城市。作为服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康养产业,基于现有发展基

础,攀枝花积极争取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有望助推康

养产业加速发展。到 2025 年,提出要基本完成对传统产业的改

造升级,建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十四五”期间,市委明

确提出了东区要建设“阳光康养特色产业发展核心区”的康养发

展定位,对于东区迈进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

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东区

篇章意义重大。

东区发展康养产业进入全新阶段。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

“十三五”时期的迅猛发展,积极探索康养+产业融合,大力推进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第 8 页

“5115”工程,成功实施了一大批“医、养、住、游、购、娱”康养

产业基础设施项目,不断筑牢康养产业发展基础,初步构建了康

养产业体系,已然成为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核心区。“十

四五”时期,要进一步树立阳光康养新标杆,发挥东区特色优势,

用好“六度”攀枝花普惠性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医疗高地优

势、基础设施优势,践行钢铁与阳光的“辩证法”理念,坚持壮大

工业,为康养发展提供支撑;坚持发展康养产业,推动工业转型

升级,加快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多业融合的康养产业链。

要全面完善并推行康养贯标工程,推动形成重要领域的话语权,

探索医养融合新业态,重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更大力度

实施健康东区提升工程,延伸康养产业链,扩大有效供给和消费

需求,扩大康养辐射圈,成为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的核心引擎。

三、“十四五”时期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

迈入“十四五”新征程,东区康养产业既要整体推进,也需要

在产业层次、配套设施、融资能力、运营管理、政策支撑等方面

实现重点突破。

康养产业层次低。东区康养产业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康养

机构小而分散,专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集中度不够,尚未形成一

个健康、完整、效益好的康养产业体系,传统的、低端的无效供

给居多,康养需求的多样性尚未实现;产业链发展滞后,技术水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第 9 页

平不高,当前供给的智慧产品重复性和可替代性较强;区域内缺

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康养项目和产品,特色性不足,竞争力弱,

消费水平较低。康养产业经营企业和从事康养产业人数少、素质

较低、分布不均,缺少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产业管理运作模式不优。康养产业管理体制不顺,产业融合发展

涉及发改、旅游、建设、规划、卫生、文化、教育、体育、民政

等多个职能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康养产业开发和运作仍以

政府为主导,拥有康养产业资源的市场主体没很好地发挥市场作

用,导致资源没有转化为资本、资本没有转化为资金,康养产业

项目开发总体上投资实力不强、力度不大、创新不够、速度不快,

效益不高,康养旅游产品的开发运作动作迟缓。

康养基础设施薄弱。特殊的裂谷山地型地理环境,开发建设

初期“先生产再生活”城市建设理念和后期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

设投入不足等原因,使得东区康养产业公共配套设施非常薄弱,

“瓶颈”制约明显。尤其突出表现在康养产业设计、人才、金融等

服务平台缺乏,产业发展配套服务能力较弱。交通体系不完善,

康养旅游出行时间和经济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削弱了康养旅游目

的地的吸引力。公共运动设施场所数量、医疗健康设施、旅游集

散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规模有限,康养产业发展理念尚未从根本

上融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