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区鸥汀南面、北面排渠截污及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配套设施工程初步设计

  • 上传用户: err
  • 文件类型:pdf
  • 资料大小:6.47M
  • 上传时间:2021-10-25
  • 标签:排渠截污,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配套设施,工程,初步设计
本项目为龙湖区鸥汀南面、北面排渠截污及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配套设施工程 ,根据《龙
湖区鸥汀南面、北面排渠截污及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配套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下简称“可
研”),本工程市政应急污水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运行 3 年。工程建设地点位于鸥汀街道陈厝
寨、蔡社、流美、新地、旧地、溪西等社区。
1)陈厝寨、蔡社、流美、新地、旧地、溪西 6 个社区离市政污水干管较远,对社区内水系进
行截污,将社区污水收集后排入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进行处
理,污水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现有沟渠。新建社区截污管网约 2.806 km。
①蔡社主要沿旦家园灌渠及铁洲灌渠敷设截污管收集污水,污水处理达标后分别排入旦家园灌渠
及铁洲灌渠,减少对旦家园灌渠污染,同时改善下游洋黄大排沟、上黄线灌渠、望上线排渠等排渠的
水质,拟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共两座,位置分别位于洋园路与蔡社牛肉城交汇处及渔州中学北侧地块;
②陈厝寨主要沿旦家园灌渠敷设截污管收集污水,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旦家园灌渠,减少对旦家
园灌渠污染,同时改善下游上黄线灌渠、望上线排渠等排渠的水质,拟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位置位于
洋园路与 415 乡道交汇处地块;
③溪西主要对排入蔡社涵线 DN500 污水干管接入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蔡社涵线,减
少对蔡社涵线污染,拟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位置位于现有 DN500 污水干管北侧地块;
④旧地主要对排入蔡社涵线 DN600 合流干管截污后接入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蔡
社涵线,减少对蔡社涵线污染,拟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位置位于渔五小学东北侧地块;
⑤新地主要对排入蔡社涵线合流干管在源头处进行截污,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蔡社涵线,减少对
蔡社涵线污染,拟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位置位于社区内现有池塘东侧地块。
⑥流美主要对晴天排入蔡社涵线、雨天强排入洋黄大排沟的沟渠进行截污,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
蔡社涵线,减少对蔡社涵线、洋黄大排沟污染,拟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位置位于流美大街与 415 乡道
交汇处南侧地块。
2)陈厝寨、蔡社、流美、新地、旧地、溪西 6 个社区下一阶段将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对社
区污水进行处理,本工程需同步配套建设污水调节池(含污泥池)7 座。
3)鸥汀南面排渠渠长约 2.5 公里,鸥汀北面排渠渠长约 3.1 公里,对鸥汀南面、北面排渠分
段进行截污,将沿线污水收集后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规模 20500 t/d)后接入汕樟路市政污水干
2管,实现鸥上、鸥下、西畔这三个社区污水接入管网。新建排渠截污干管约 6.1 公里。其中:①南面
排渠(截污起点创文林~有记火锅)截污管重力流经鸥上社区现有区内路排入汕樟路污水干管;②南
面排渠中心街段(有记火锅~证果路)现状已铺设盖板形成车行道且排渠两侧均为建筑基础边缘,没
有施工空间且污水量占比仅为 8.0%,对东墩沟上游龙湖考核断面达标影响较小,建议该段截污管暂
不实施;③北面排渠(泰山北路~鸥上五座祠)两侧地块主要为荒地,经现场踏勘未发现排污口,不
考虑敷设截污管。
4)鸥汀南面排渠(珠峰北路~鸥汀南面与北面排渠交汇处)新建砌石挡土墙 225m。
1.3.2 工程目标
本方案目标是提高污水收集率,大幅度减少污染物进入鸥汀片区水体,改善水环境质量,是实现
东墩沟上游龙湖考核断面 2019 年底达到 V 类地表水标准目标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1.3.3 工程内容
1)社区管网截污系统。对陈厝寨、蔡社、流美、新地、旧地、溪西主要排污水系进行截污,
截污干管管径 DN80~DN500,全长 2.806km。
2)社区污水调节池(含污泥池)。陈厝寨、蔡社、新地、旧地、溪西、流美 6 个社区配套建
设污水调节池(含污泥池)7 座。各个社区污水调节池(含污泥池)规模如下:
①陈厝寨一体化污水处理站规模为 110 吨/日,配套污水调节池(含污泥池)有效容积为 77
吨,占地面积为 72 ㎡;
②蔡社两座一体化污水处理站规模均为 600 吨/日,配套污水调节池(含污泥池)共 2 座,每
座有效容积为 420 吨,占地面积分别为 300 ㎡及 202.5 ㎡;
③流美一体化污水处理站规模为 300 吨/日,配套污泥池有效容积为 60 吨,占地面积为 90 ㎡;
④新地一体化污水处理站规模为 220 吨/日,配套污水调节池(含污泥池)有效容积为 154 吨,
占地面积为 120 ㎡;
⑤旧地一体化污水处理站规模为 180 吨/日,配套污水调节池(含污泥池)有效容积为 126 吨,
占地面积为 78 ㎡;
⑥溪西一体化污水处理站规模为 300 吨/日,配套污水调节池(含污泥池)有效容积为 210 吨,
占地面积为 90 ㎡。
注: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处理站下阶段设置在污水调节池上方。
3)排渠管网截污系统及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对鸥汀南面、北面排渠分段进行截污,截污干
管管径为 DN300~DN600,全长约 6.1 km;配套建设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 1 座,规模为 20500 t/d,占
地面积为 29.21 ㎡。
4)鸥汀南面排渠(珠峰北路~鸥汀南面与北面排渠交汇处)新建砌石挡土墙 225m,挡墙高度
为 3m。
1.3.4 主要经济指标
本项目建设投资 6516.02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4873.87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159.48 万元,
基本预备费 482.67 万元。项目资金由市、区两级负责,其中:市级为 60%、区级为 40%,区级资金在
财政债券资金及其他建设资金中统筹解决。
1.4 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1.4.1 汕头市概况
1、汕头市情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北接潮州,东南濒南海,西邻揭阳,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
有“华南要冲,岭东门户”之称,是环珠三角、海峡西岸的重要城市和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城市。
现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潮南 6 个区和南澳县,总面积 224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544.81
3万人。
图 1-1 汕头市区位示意图
图 1-2 汕头市行政区划图
汕头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港口条件优越,汕头港是全国 25 个主要港口之一。
1860 年汕头开埠,曾被恩格斯誉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1981 年设立汕头经济特区,
2011 年特区范围正式扩大到全市。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有遍布世界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 340 多万人。人文荟萃,崇文重教,文化底蕴深
厚,有“海滨邹鲁”之称。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富有特色,是“中国潮菜
之乡”。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
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国家知识
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中国
双拥模范城”“广东省文明城市”等称号。全市形成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
工塑料、食品医药、印刷包装、音像材料等 8 大支柱产业和 17 个产业集群,是中国最大的内衣产业
基地,工艺玩具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文具用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印刷和包装机械设备四大生产基地
之一,澄海区玩具产量约占全世界的 30%,潮南区内衣家居服产量约占全国 35%。
图 1-3 汕头市城市名片
2、经济发展情况
2018 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565 亿元,增长 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1.52 亿元,可
比增长 6.6%;固定资产投资 2082 亿元,增长 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72 亿元,增长 9%。
41.4.2 龙湖区概况
龙湖区地处汕头湾北岸,是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和汕头市中心城区,也是汕头建设海湾新区、华
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核心区。区域面积 117.43 平方公里(其中填海面积 14.3 平方公里),下
辖 7 个街(镇),共有村(社区)118 个,居住人口约 90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 55.2 万人(户籍人
口 45 万),外来人口约 35 万人。龙湖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全区上下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社会矛盾化解、基层组织建设“三个攻坚年”活动,提前完成厦深
高铁汕头联络线全线征拆交地任务,顺利推动东海岸新城、粤东物流新城、新溪污水处理厂、珠津工
业区南扩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和交地,妥善成功处置龙湖乐园等一批维稳突出问题,有力
解决了一批基层历史遗留问题。当前龙湖辖区治安平稳,农村基层和谐稳定,全区上下干事创业氛围
浓厚,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近年来龙湖区取得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先走一步,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历任特区和区领导班子艰苦创业打
下的坚实基础,以及全区上下的同心同德、奋力拼搏。
龙湖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广
梅汕铁路客(货)运站、汕头海湾大桥、深汕、汕汾和汕梅高速、汕揭高速公路出入口、汕头深水港
区等重大交通设施均在辖区内,是汕头市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辖区已建成万吉、珠津、龙新、龙
盛等投资环境配套完善的工业片区,粤东物流总部新城、龙东产业园正加快规划建设中,为龙湖区进
一步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
龙湖正在努力打造粤东核心城区、推进新型城市化,为汕头巩固提升粤东中心城市地位、实现全
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变化作出更大贡献。2017 年全区 GDP 达到 357.23 亿元,增长 10%;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 87.43 亿元,增长 8.5%;固定资产投资额 288.04 亿元,增长 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7.25
亿元,增长 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6.23 亿元,增长 10.5%,税收占比 60.5%,提高了 3 个百分
点;国地税总收入 86.8 亿元,可比增长 29.7%,占全市 31.3%,继续稳居各区县首位。
1.4.3 历史沿革
龙湖区地处榕江、韩江下游三角洲冲积平原的出海口,大部分地域近几百年来才露出海面。宋代,
外砂、大衙、鸥汀一带已出现村落。明末清初,新津、珠池、龙湖一带形成陆地。清中期,潮汕人口
激增时龙湖区才逐渐被开发,到民国时,基本形成现在的村落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湖地
域继续开发荒地并少量填海造地。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澄海置县之前,龙湖分属海阳、揭阳、潮阳管辖,澄海置县后,龙湖大
部分为澄海县所辖,少部分(妈屿岛)为潮阳县辖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湖、珠池、新津、
鸥汀等地域由汕头市郊区金砂区管辖。1984 年 11 月,汕头经济特区扩大范围,其中的龙湖区片面积
22.6 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龙湖、广兴、辛厝寮、陈厝合、内充公、外充公等 6 个乡和妈屿村,以及
金砂区、郊区和澄海县的部分土地。1991 年 11 月,汕头经济特区再次扩大范围时,以特区龙湖片为
基础,划入郊区的下蓬镇组建龙湖区。1996 年 10 月,撤销下蓬镇建制,设置鸥汀、龙祥 2 个街道办
事处。2003 年 3 月,澄海市的外砂、新溪 2 个镇划归龙湖区管辖。调整区域后的龙湖区辖珠池、金
霞、新津、龙祥、鸥汀 5 个街道和外砂、新溪 2 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地为龙湖北路 1 号。
1.4.4 鸥汀街道概况
鸥汀街道位于广东省汕头市东北部,东起新津河西岸与外砂镇接壤,西接金平区广夏街道,南临
汕樟路毗邻龙祥街道,北至梅溪河与岐山、庵埠相邻,面积 1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4.46 万人。鸥汀
街道成立于 1996 年 11 月,下辖鸥上、鸥下、西畔、吉贝、万石、龙美、草池、延陵、金洲、旦家园、
陈厝寨、蔡社、铁洲、溪西、旧地、新地、流美、金鸥等 18 个社区,其中 17 个为涉农社区。辖区环
境优美,气候宜人,民风淳朴,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鸥汀系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龙湖
区的五个街道之一,下辖 18 个居委,面积 15 平方公里,总人口 4.5 万人,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
华侨之乡、文化之乡、旅游之乡和商贾之乡。街道地处汕头市的东北部,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
气温 21.3℃,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街道确立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目标,积极发挥
5经济特区优势和侨乡优势,围绕“确保稳定,促进发展,增创效益”的工作思路,以工业为主导,农
商贸并举,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做好企业的引进和自用地的开发利用工作,通过广大
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连年来荣获省、市、区级多项表彰,2008 年以来被评为“龙湖区先进集体”、“汕头市文明单位”、
“广东省平安建设先进街道”。
1.4.5 自然条件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
市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全境位于东经 116°14'40″—117°1935和北纬 23°02'
33″—23°38'50之间,市区距香港 187 海里,距台湾高雄 180 海里。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
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华南之要冲,粤东之门户的美称。
1、地形地貌
汕头地貌以三角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 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 30.40%,台地
等占总面积 5.98%。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
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
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东南部沿海沿出
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
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区)
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 289.1 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
域工作面积约 1 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 5 倍之多。全市有大小岛屿 40 个,其中南澳 23 个、潮阳
1 个、汕头 12 个、澄海 2 个、牛田洋 2 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 587 米,是汕头
的最高峰。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2、气象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海岸线走向自东北向西南,汕头属亚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
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
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
过。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
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
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年日照 20002500 小时,日照最短为 3 月份。年降
雨量 13001800 毫米,多集中在 49 月份。年平均气温 21℃22℃,最低气温在 0℃以上;最高气
温 36℃40℃,多出现于 7 月中旬至 8 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2014 年,汕头市年平均气温 22.8℃,较常年偏高 0.8℃,年极端最高气温 36.8℃,出现在 8 月
份,年极端最低气温 5.4℃,出现在 2 月份。年降水量为 1416.5 毫米,较常年偏少 12%。年日照总
时数 1957.8 小时,较常年偏少 53.5 小时。
3、水文情况
①.河流
汕头市位于韩江下游的河网地区,梅溪河和新津河之间的区域。韩江西溪流经澄海市冠山分出外
砂河,至汕头市下蓬旦家又分出新津河和梅溪河,三河分别于澄海区南港、龙湖区的妈屿口和西港入
海,长度分别为 11.0、15.3、13.9km。作为汕头市和庵埠重要水源的梅溪河和新津河,占潮安站的
较低水位流量的 22%。梅溪河长 13.9km,河面宽 80~300m;属于宽浅型泥沙质河床。新津河长 15.3km,
河面宽 130~300m,也是属于宽浅型泥沙质河床。桥闸以上河段水位都高于片区地面,雨水无法自排进
河中。
市内还有重要的河流是西港河和大港河,西港河上游通过莲池河与梅溪相连,全长为 25.0km,
西港桥闸以上部分水位较高,主要是农业灌溉和养殖。桥闸以下部分水位较低,主要是排水河道。大
港河上游通过鮀济河与潮州市的河网相连,全长为 15.0km,是潮州市的主要排污河道。
4、地震
汕头市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南海沉降带的交接地带。在地质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
最强烈的是燕山运动,其构造变动,以断裂作用最为显著。
市区及其外围的断裂造构主要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北北西向和东西向三组。北东—北东东
向断裂是闽粤沿海的主干构造,它控制了晚更新世以来断陷盆地的分布和地震活动,为区内主要的活
动断裂;北西-北北西向断裂在沿海分布比较密集,往往切割北东和东西向两组,并控制潮汕平原的
次级隆起和凹陷以及第四系等厚线的分布,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是东南沿海主要发震构造之一;东
西向断裂形成时间最早,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干扰破坏,行迹短促,分布零星,控制了一些小震活动。
通过社区的断裂主要有北东向的汕头断裂,北西向德榕江断裂和东西向的达傣断裂。据航测资料
显示,汕头断裂和榕江断裂的交汇点可能在旧城区附近,在全国城市中,这是一种罕见的构造背景。
目前,这两条断裂的位置还难以在大比例尺图上确定有待进一步查明。
从历史上看,汕头市地震活动频繁,1067 年以来发生的破坏性地震达 11 次之多,主要分布在南
澎列岛及其附近海域和潮汕平原。市区受影响最大的一次为 1918 年南澳 7.14 级地震,影响烈度达 8
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版,汕头市龙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1.5 排水现状概况
1.5.1 沟渠概况
鸥汀片区共有 13 条沟渠,沟渠长度约 30 公里,主要功能为农田灌溉用水及防洪排涝。鸥汀辖区
西侧水利沟渠有 8 条,分别为:旦家园灌渠、洋黄大排沟、年丰关灌渠、电排沟、西片电排沟、龟桥
北排渠、鸥汀北面排渠、鸥汀南面排渠。鸥汀片区东侧水利沟渠有 5 条,分别为:上黄线、望上线、
铁洲灌渠、蔡社涵线、水利面前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