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化学地块土壤修复一期工程修复技术方案

  • 上传用户: err
  • 文件类型:pdf
  • 资料大小:4.76M
  • 上传时间:2021-10-09
  • 标签:化学地块,土壤修复,化学厂区,污水处理站,污染修复,危险化学品
本次土壤修复地块位于丹阳市丹凤北路北延工程项目所在地,即丹凤北路北
侧、京杭运河西侧、北二环路南北两侧。修复范围为丹凤北路北延工程道路红线
范围内跨原丹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丹化集团”)和原昌和化学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原昌和化学”)地块。原丹化集团主要从事生产醋酐、2,6-二乙
基苯胺、对二乙苯和二乙烯苯的生产,于 2012 年停产;原昌和化学主要从事生
产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无毒亚磷酸酯、钙锌复合稳定剂的生产,
2013 年停产。
目前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已完成,经评审已确定土壤修复范围与修
复目标,修复范围集中位于原丹化集团厂区的槽罐区(苯储罐、二乙烯苯储罐、
二乙苯储罐、乙烯储槽、地下储油罐)以及原昌和化学厂区的污水处理站和罐区。
本次修复范围内的地上构筑物与设施均已于 2017 年拆除完毕,根据《关于保障
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 号)、《污染地块
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 第 42 号)、《丹阳市土壤污染防
治工作方案》(丹政办发[2017]312 号)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对已关停并转、破
产或搬迁的工业企业,原场地进行再利用的,应进行前期的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
评估及后继修复工作。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6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9 1 1 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次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6 1 1 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16 年修正);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 2016 5 28 日起施行);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2017 7 1 日起施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修复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原丹化集团及原昌和化学地块土壤修复一期工程修复技术方案
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
《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73-2007);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DB11/T783-2011;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YGJ120-2012);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第四版);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11 3 2 日公布,2011 12 1 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91 号)。
1.2.2 相关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质标准》(DZ/T0290-201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修复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原丹化集团及原昌和化学地块土壤修复一期工程修复技术方案
5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2.3 技术文件
《丹凤北路北延工程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
2018 年);
《丹凤北路北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 2017071)》
1.3 编制内容
根据《丹凤北路北延工程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及相关技术资料中给出
的场地环境调查现状、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结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设单
位需求,对本修复方案进行编制,
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总论:包括任务由来、编制依据和编制内容,概括该项目场地污染修
复的背景和任务由来,给出本修复方案编制所依据的相关资料、法律法规及技术
规范和标准,并对修复方案主要内容作出介绍。
2)场地问题识别:对污染场地的背景资料和基本概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包括场地所在区域的概况和基本信息,场地的环境特征和污染特征,以及特定场
地规划下的土壤污染范围和工程量分析。
3)场地修复模式选择:介绍场地修复方案的总体思路,确定场地的修复
目标并给出场地土壤修复工程量。
4)修复技术筛选:包括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简述及技术可行性评估等。场
地土壤修复技术方面以修复技术选择原则为出发点,对土壤修复技术作出描述、
比选,最终确定场地的修复技术。
5)修复方案设计:包括土壤修复方案设计、针对选定的修复技术进行修
复方案的设计。
6)修复工程设计:对场地修复的施工过程进行计划概述,主要包括施工
管理目标、施工工序工法、施工平面布设等。
7)环境管理计划:对整个污染修复工程做出周密详细的环境保护管理计
划,包括四个部分:修复工程检测;大气、水、噪声和固废造成的二次污染防范;
现场清挖效果、土壤修复效果的工程验收监测;风险(包括环境和安全)评估及
应急方案等。
8)结论:通过总结分析得出修复技术方案的结论,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2、场地问题识别
2.1 所在区域概况
2.1.1 区域地理位置
丹阳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南部,东经 119°24’119°54’,北纬 31°44’
32°08’,东临武进、南毗金坛,西北与丹徒市交界,东北濒临长江分流—夹江,
与扬中市隔江相望。东西直线距离 32.5km,南北直线距离 44km。全市总面积为
1047km2,其中陆地面积 850.2km2,占总面积的 81.2%;水域面积 196.8km2,占
总面积的 18.8%
丹阳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地处发达的苏南地区。具体区位图见图 2.1-1
从江苏省全省生产力布局来看,丹阳位于江苏沿江基础产业带和沿沪宁线高新技
术产业带交汇段,具有发展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双重优势。此外,丹阳在
全省城镇空间格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位于南京和苏锡常两大都市圈交汇地区,
同时接受上海和南京两大城市的辐射,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有利机遇。
丹阳市交通便利,东距上海 200 公里,西距南京 70 公里,京沪高速铁路、京沪
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 国道、京杭大运河横贯市区;常州机场坐落市境,西
距南京机场 80 公里,东距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 2 小时车程;对外开放的长
江第三大港—大港港口离市区 18 公里。全市已形成了铁路、城际铁路、公路、
水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便捷的水、陆、空交通将丹阳与上海、南京、苏
锡常经济发达地区紧密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