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上传用户: 2222222
  • 作 者:水库灌区工程、水土保持、安徽省宣城市
  • 文件类型:pdf
  • 资料大小:8.94M
  • 上传时间:2021-03-22

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港口湾水库灌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境内,涉及宁国市、宣州区和郎溪县三县(市、区),是我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其中宣州区和郎溪县已列入《全国新增 l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国办发【2009】47 号)和《国家粮食安全工程安徽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皖政【2009】113 号)中粮食增产核心区范围。港口湾水库灌区已列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灌区工程规划中2008-2020 年实施的项目。区内水资源量虽相对丰富,但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当地已有水利工程设施中,除港口湾水库和两座中型水库外,其余水源工程大多规模较小且分散,现有水利工程设施不足,调蓄能力差,灌溉保证率偏低,部分区域春旱和伏旱频繁发生,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严重,粮食产量极不稳定,影响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港口湾水库是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灌溉的大(2)型水库,该水库自 2000年建成运行以来,在防洪、发电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但由于配套灌区工程尚未实施,现状只能利用其发电尾水经原有灌溉渠系保证下游约 6 万亩农田灌溉,未能发挥骨干水源工程应有的灌溉供水作用。港口湾水库灌区建成后,将新增灌溉面积 31.4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20.9 万亩,可充分发挥港口湾水库的综合效益。实施该工程,对于合理配置当地水资源、提高灌区粮食产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灌区部分乡镇供水水源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设该工程是必要的。1.1.2 项目基本情况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水阳江上中游,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结合乡镇供水的大(2)型水利工程。灌区范围南至港口湾水库,西抵华阳河、水阳江干流(以西为青弋江灌区),北依南漪湖和飞鲤新河,东达新郎川河,国土面积 1012km2,设计灌溉面积 52.3 万亩,行政区划涉及宣城市所辖的宁国市、宣州安徽省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第2页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区和郎溪县的 19 个乡、镇、街道。灌区以自流引水灌溉为主,少量耕地提水灌溉,其中自流灌溉面积 45.5 万亩,提水灌溉面积 6.8 万亩。灌区共包括干支渠 41 条,其中总干渠 2 条,干渠 10 条,分干渠 3 条,支渠26 条,渠道总长 445.76km,其中新建(含续建)干渠 3 条,分干渠 3 条,支渠 18条,新建干支渠长 210.14km。影响各类渠系建筑物 2623 座,其中新建各类渠系建筑物 1550 座;隧洞 20.22km,其中新建隧洞 20.04km。本工程新增占地面积 674.92hm2,其中永久占地 401.43hm2,临时占地273.49hm2。主体工程总挖方 509.79 万 m3(自然方,下同),填方 358.80 万 m3,借方 99.14 万 m3,弃方 250.13 万 m3。借方中包括渠道工程取土 93.77 万 m3,在渠道沿线设置 11 个集中土料场;渠系建筑物工程取土 5.37 万 m3,在各建筑物周边就近取土。弃方中包括隧洞工程弃渣 52.52 万 m3,渠道、渠系建筑物工程弃土 197.61万 m3。另外,本工程渠系建筑物拆除或拆除重建过程中,将产生建筑物垃圾 4.33万 m3,亦作弃渣处理。本工程在渠道沿线设置了 166 个弃渣场用于各类弃土、弃渣、建筑垃圾的堆置。本工程总工期 40 个月,从第一年 9 月至第四年 12 月。工程静态总投资270975.79 万元,其中土建投资 156386.98 万元。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年)》(国函〔2015〕160 号)及《安徽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 年)》(皖政秘〔2016〕250 号),项目区不涉及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除石壁山干渠引水隧洞进水口地处宁国市青龙乡,属安徽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外,其他区域均不属于安徽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据此综合考虑,确定本工程应执行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二级标准。本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为第五年。方案设计水平年末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7%;土壤流失控制比 1.0;拦渣率 95%;林草植被恢复率 97%;林草覆盖率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