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海兴核电厂 1、2 号机组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

  • 上传用户: 2222222
  • 作 者:核电厂、水土保持
  • 文件类型:pdf
  • 资料大小:2.12M
  • 上传时间:2021-03-20

1 综合说明1.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 项目前期工作简介中核华电河北核电有限公司于 2014 年 3 月委托我公司编制《河北海兴核电厂 1、2号机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2015 年 1 月 14 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会议,对中核华电河北核电有限公司报送的《河北海兴核电厂 1、2 号机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技术审查,2015 年 3 月 25 日,水利部以水保函[2015]120 号文对河北海兴核电厂 1、2 号机组水土保持方案予以批复。1.1.2 方案变更报告编制的必要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后,工程取排水方案发生了较大变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时本工程可研报告取排水方案推荐的取水型式是暗管+明渠方式,液态流出物排水管线排水口位于河口附近 3000 吨级码头北端。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后,随着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入,结合渤海新区城区及港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主体设计对取排水及液态流出物线路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设计中采用的暗管+明渠的取水型式变更为隧洞型式,循环冷却水排水方案由明渠型式变更为暗管型式,液态流出物排水管线由于调整了排水口位置,线路路由增加。2016 年 6 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取排水及液态流出物排水管线可研报告的修编工作。同时原设计新建 3000 吨级码头一座,现租用港区码头,取消了码头工程。根据最新取排水可研报告阶段成果,与原可研报告设计成果对照主要变化如下:原设计的取水管线总长 28.27km(0.81km 暗涵+13.16km 暗管(2 根)+12km 地连墙明渠+2.3km 顶管)。取水口与取水泵房之间首段取水管线长 0.81km,采用 2 孔 3.0mx3.0m混凝土方涵;取水泵房至厂区围墙长约 27.46km,分别采用明渠、暗管、顶管和暗管+明渠组合方案,其中明渠、暗管及暗管+明渠组合方案在穿越城区现有铁路、高等级公路以及河道时,设置 6 处顶管倒虹吸,长度在 100m~700m 不等,总长约 2.3km。取水明渠采用重力流,渠宽 7.0m,渠底高程 0.74~-0.46m(明渠起端到电厂),地连墙打设深度随沿程地质条件变化,墙底标高约为-6.0 m~-8.5m,墙体厚度 600mm。新设计的取河北海兴核电厂 1、2 号机组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 综合说明 2水管线采用盾构隧洞,隧洞长 24.8km,隧洞方案按 2 条隧洞并排布置,单根隧洞内径3.5m,盾构管片厚度 0.3m,外径 4.1m,1 用 1 备。原设计循环冷却水排水管线采用地连墙矩形明渠形式,沿杨埕水库东大堤外侧和十二号路方向,与取水管线共线布置,就近转入宣惠河挡潮闸下游 2.0km 处排放,排水管线总长 10.08km,其中与取水管线共线段长 8.55km,单线段长 1.53km。矩形明渠底宽7.0m,坡度 0.0001,起点标高 2.13m,堤顶高程 4.5m。新设计的循环冷却水排水管线与液态流出物排水管线出厂区后共线布置,出厂区后沿杨埕水库东大堤外侧敷设,穿海兴县盐田,就近转入宣惠河挡潮闸下游 2.0km 处排放,采用暗管敷设方式(3×DN1400),线路总长 7.3km,其中与液态流出物排水管线共线段长 6.85km,单线段长 0.45km。原设计液态流出物排水管线沿杨埕水库东大堤外侧、港城环路南侧、河口疏港路南侧铺设,穿过宣惠河,至河口附近 3000 吨级码头北端,管线总长 22.15km。采用单根DN200 DHPE 管敷设在管涵中排水,暗管+管涵段长 21.75km,DN800 钢管顶管穿过宣惠河段长 0.4km。取水泵房至宣惠河推荐采用 2 根 DN2600 玻璃钢管;宣惠河至厂区围墙推荐采用地连墙明渠,明渠宽 7m,渠顶标高 4.5m,底高程 0.74m~-0.46m。新设计的液态流出物排水管线沿杨埕水库东大堤外侧沿杨埕水库东大堤外侧敷设,穿过盐田宣惠河后,沿沧津高速检修道路向北敷设至北疏港路,再转向北疏港路向东敷设,穿海防路后再沿北疏港路(规划)向东敷设至排放口,排水管线总长 38.46km。新设计的取水管线、排水管线、液态流出物管线主要在长度、施工内容等方面发生变化,造成扰动土地面积、土方开挖量、弃方量、工程防护措施等方面发生变化,原设计内容与现设计内容主要变化对照见表 1-1,取排水方案变更引起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情况见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