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研究

  • 上传用户: 行业报告
  • 文件类型:pdf
  • 资料大小:923.61kb
  • 上传时间:2016-09-09
  • 标签:陕西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方式
陕西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研究
摘 要: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体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总体上看,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但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供给结果不均等、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与城镇化的进程不同步、地方财政支持与基本公共服务“刚性”需求增长不适
应、供给制度“碎片化”、服务方式比较单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制约着城镇化的
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保障省级财政支付“纵向”均衡与县(区)“横向”均
衡,畅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利益表达机制,创新供给方式的多元化等,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举措。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关键
是同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
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保
障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阶段分析
从已有实践来看,我国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体
需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发展阶段、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发展阶段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阶段。
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发展阶段(1978-2002年)。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二元的
经济社会结构造成了城乡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利益差
异,突出表现在就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与社会保障这四个
与民生高度相关的领域。就业制度方面,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
度的存在,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
城乡在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待遇、就业保障等方面不平
等。这一歧视性的制度限制了农民的流动权利,是阻碍农民工
市民化的一大障碍;义务教育制度方面,经费投入重城轻乡,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差距大,城市的校舍建设越来越漂亮,而有
些农村的教学设施简陋,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基
本医疗制度方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投入重城市、
轻农村,重大医院、轻小医院,重一般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
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因投入不足发展缓慢,从而导致城乡基本医
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差;社会保障制
度方面,城乡存在着巨大差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发展
一直到进入新世纪后才逐步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