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效投资进展报告2014-20160325-最终版

  • 上传用户: err
  • 文件类型:pdf
  • 资料大小:14.97M
  • 上传时间:2021-09-25
  • 标签:能源研究,能源消费,GDP 能耗,工业建筑,节能机构
一、中国能效领域投资规模近 5500 亿元,同比增加 8.9%
2014 年,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尽管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2014 年中国能效投资仍然呈现增加趋势,能效
领域全社会投资总额达到 5497.6 亿元,比 2013 年(5046.7 亿元)增加 8.9%,投
资规模再创新高。毋庸置疑,大规模的全社会能效资金投入,为 2014 年节能目
标的实现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成为推动节能目标
实现的重要驱动因素。
二、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杠杆率达到 1:8.4
2014 年全社会能效投资中,财政投入 587.6 亿元,占能效领域全社会投
资总额的 10.7%。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399.5 亿元,地方本级财政资金 188.1 亿
元,分别占能效领域全社会投资总额的 7.3%3.4%。虽然财政投入比重与往年
相比有所减少,但在财政资金的带动下,2014 年能效领域社会资金投入达到 4910
亿元,占能效领域全社会投资总额的 89.3%。财政资金投入带动社会投资的杠杆
率达到 1:8.4,财政资金的杠杆与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
三、外源性社会投资规模 3540 亿元,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节能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节能的市场属性
被有效激活,外源性社会投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2014 年,中国能效领域
外源性社会资金投入总额为 3540 亿元,占能效领域全社会投资总额的 64.4%
2013 年高出 7.9 个百分点,其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其中,国内银行信
贷投资、股票市场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及其他投资分别为 3169.0 亿元、88.5 亿
元、2.5 亿元、280.0 亿元。
四、银行信贷占外源性社会投资的近九成,仍是主要方式
自中国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以来,国内各银行全面开展绿色信贷业
务,并逐步向低能耗、低污染的企业进行信贷倾斜。作为绿色信贷的重要组成部
分,能效信贷业务受到了银行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能效信贷规模不断增加。截
2014 年上半年,能效信贷余额为 7703.7 亿元,占同期绿色信贷余额的 13.5%
2014 年中国能效信贷新增 3169.0 亿元,比 2013 年能效信贷增长 24.5%,占 2014
年能效领域外源性社会投资的 89.5%,仍然是能效投融资的主要方式。
五、能效投资领域全面覆盖,工业领域仍是主战场
12014 年,在总规模为 5497.6 亿元的全社会能效投资中,工业领域(含能力
建设)能效投资超过 2500 亿元,占能效总投资的近一半,仍是能效投资的主战
场,主要用于工业企业节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建筑领域(含能力建设)能
效投资为 1904.9 亿元,占能效总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主要用于支持既有建筑
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交通领域(含能力建设)能效投资为 1024.3
亿元,占能效总投资的近五分之一,主要用于支持公路、水路、民航等节能技术
与产品推广。
六、能效投资成效显著,形成节能能力近亿吨标准煤
2014 年,总规模为 5497.6 亿元的全社会能效投资,直接形成节能能力 9620
万吨标准煤,对 2014 年中国单位 GDP 能耗下降 4.8%的直接贡献度达到 44.7%
对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规模的全社会能效
投资,大幅度ᨀ高了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 2013 年的 0.48
下降到 2014 年的 0.29,实现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持续降低,为保持国民经济
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ᨀ供了有力支撑。
七、全年地区能效投资状况综合评价,上海市位列第一
采用能效投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能效投资过程、金额、效果三个方面,并
以能效投资金额与效果作为重要准则,对 2014 年能效投资相关数据较为完整的
1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能效投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上海的评分值
最高,为 0.6753;其次为四川、重庆等 10 个地区,评分值为 0.3~0.6;贵州、辽
宁等 8 个地区的评分值在 0.3 以下。也就是说,上海、四川等地区的能效投资状
况较好,云南、福建等地区的能效投资状况相对较差。
八、陕西省能效投资逐年增加,4 年累计投入近 400 亿元
作为全国能源大省的典型、西部快速发展的代表,以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
起点和枢纽,能效投资对于陕西省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转型至关重要。十二五
以来,陕西省结合自身的能源型大省特色,努力ᨀ高各个领域的能源利用水平,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资金向能效领域聚集。2011~2014 年,
陕西省全社会能效投资规模逐年增加,4 年分别为 82.4 亿元、95.2 亿元、103.3
亿元、108.0 亿元,能效投资总额累计 388.9 亿元,为节能工作的顺利推进ᨀ供
了重要的资金基础。
九、陕西省节能工作扎实推进,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随着经济形势与节能形势的不断变化,地方节能的积极性不断增强。陕西省
各级政府扎实推进节能工作,不断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十二五4 年分别
2投入 3.1 亿元、4.7 亿元、5.0 亿元、5.5 亿元,共计 18.3 亿元。陕西省省市两级
地方财政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约为 1:1.2,高于全国 2014 0.5:1 的平均
水平。显而易见,陕西省地方财政在能效投资中的引导作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
陕西省能效投资的主要推动力量,也彰显了能源大省对节能的自愿性、对经济转
型的迫切愿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十、陕西省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显著,杠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陕西省在投入大量地方财政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能效领域中央财政资金,
并吸引了大规模的社会资金投入能效领域。十二五4 年陕西省全社会能效投
资中,中央、省级、地市级三级财政资金共投入 40.6 亿元,占能效领域全社会
投资总额的 10.4%。在财政资金的带动下,陕西省社会资金投入 348.3 亿元,占
陕西省能效领域全社会投资总额的 89.6%。财政资金投入带动社会投资的杠杆率
1:8.6,高于全国 1:8.4 的平均水平,引导与杠杆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十一、陕西省企业自有资金占比近四成,节能主动性日益增强
十二五4 年,陕西省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规模为 150 亿元,约占能效领域
全社会投资总额的 38.6%,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十四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出,尽管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投入有所减少,但在结构调整与ᨀ
高能效的压力与原动力双重驱动下,陕西省企业节能意识普遍ᨀ高,参与节能减
排的主动性日益增强,更多的用能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依靠自身经济实力实施能
效项目,不断ᨀ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十二、陕西省能效投资以工业领域为主,投资占比近五成
十二五4 年,在总规模为 388.9 亿元的陕西省能效投资中,工业领域(含
能力建设)能效投资为 185.2 亿元,占陕西省能效总投资的 47.6%,仍是能效投
资的主要领域,主要用于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淘汰
落后产能等。建筑领域(含能力建设)能效投资为 132.2 亿元,占陕西省能效总
投资的 34.0%。交通领域(含能力建设)能效投资超过 70 亿元,占陕西省能效
总投资的 18.4%
十三、陕西省能效投资效果明显,对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度近 50%
十二五4 年,陕西省全社会能效投资直接形成节能能力 701 万吨标准煤,
十二五4 年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降 13.4%的直接贡献度达到 46.4%,有力
保障了陕西省节能目标的实现。在大量能效资金的支持下,陕西省能源利用效率
逐步ᨀ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 2010 年的 0.72 下降到 2014 年的 0.59,为陕西
省能源工业高端化发展和非能源产业ᨀ质增效ᨀ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陕西省经
34
济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的发展。
十四、陕西省能效投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力促绿色转型发展
十二五以来,陕西省紧跟国家政策,顺应发展趋势,积极创新应用亚洲开
发银行等国外贷款、公私合作(PPP)、小额担保贷款、P2P 网贷、互联网+”
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能效领域,力促陕西省绿色转型发展。尽管这些模式下
的能效投融资规模还较小,但却进一步丰富了能效领域投融资模式,为陕西省能
效投融资ᨀ供了新的可行途径,成为陕西省能效领域外源性社会投资的有益补充。
十五、陕西省十三五能效投资需求强劲,投资规模近 550 亿元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将围绕党的十八大ᨀ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全面深
化改革的新目标,积极调整战略部署,实现陕西省的经济转型与绿色发展。采用
情景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未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水平、节能
目标、节能潜力等因素进行情景设定。预计十三五期间,陕西省能效领域投资
需求继续增加,投资规模近 550 亿元,可形成 1000 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对
全国篇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单从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来看,需要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两方面的相互补充。也就是说,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表明,中国气候变化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基本
一致的,而节能减排是解决两个问题的共同途径与共同要求。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减排高度重视,把加强节能减排、实
现低碳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并将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约束性指标
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之中,成为十二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当前,中国经济正全面步入新常态。尽管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向中高速转换,
而且伴随着深刻的结构变化、发展方式变化和体制变化。然而,经济增长速度的
回落、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都将有利于降低经济发
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使得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的势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
遏制,从而为节能带来了机遇。
事实上,面对新常态,面对新机遇与新挑战,面对中国经济所呈现出的速度
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
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经济ᨀ质增效、建设生态文明的重
要抓手,并取得重大进展。
截至 2014 年,中国单位 GDP 能耗为 0.764 吨标准煤/万元,比 2010 年下降
13.4%,完成十二五节能进度的 82.4%。值得一ᨀ的是,两高行业增速得到
进一步遏制,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先进节能
环保技术积极推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ᨀ升。更为重要的是,节能减排的有利
因素正在积聚发力,节能减排进展总体顺利,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有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