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桥特种焊材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doc

  • 上传用户: err
  • 文件类型:doc
  • 资料大小:2.92M
  • 上传时间:2021-09-17
  • 标签:能源利用,环境污染,工业用地,天然气,电能能源

区域于201510取得了泰州市生态环境局《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京泰街区、工业区、文化创意区)2014-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552号,意见中提出以下要求:

1.园区应严格按照产业定位及相关政策引进建设项目,禁止建设淘汰类、限制类、和增加电镀工序的项目。对区内现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在在保留现有规模和排污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允许进行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环保水平的相关技术改造。区内物流企业不得进行危化品的仓储运输。入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贯彻循环经济原则,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按照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准,推进园区生态化建设。

2.工业用地与居住地之间应设置不少于50m的空间防护距离居住区100m范围内不得布置含喷涂、酸洗等排放异味气体的表面处理工艺的企业。

3.优化能源结构,选择轻质油、天然气和电能作为能源,201512月底关停区内所有燃煤锅炉。认真落实固废处理处置各项措施,一般固废应综合利用,危险固废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的总体要求,项目属于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项目距离新通扬运河5400m,距离引江河11600m,不在生态红线管控区内;项目周边100m无居民区;厂区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能源为天然气和电能;各类废气均配有污染防治设备。因此本项目符合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符合生态环境准入要求。

淘汰目录和能耗限额政发[2015]118),本项目不属限制类、淘汰类和能耗限额类项目所用设备和工艺不属于国家淘汰或明令禁止范畴,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

2用地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项目位于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京泰路东侧,兴陵路北侧,位于泰州海陵工业园区工业用地,项目选址符合泰州海陵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对照《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本项目所在地不在规定的泰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对照《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本项目亦不在规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

经核查,本项目用地符合当地规划要求

3、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1)与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

对照《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8]74号),泰州市范围内主要有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专类园)、姜堰溱湖省级森林公园、姜堰白米省级森林公园、泰州春江省级湿地公园、引江河备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区等20个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主要分布在泰州市区、姜堰区、高港区、医药高新区、兴化市、泰兴市、靖江市。本项目位于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京泰路东侧,兴陵路北侧距离最近的引江河备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区”位于本项目西北侧10.72km不在规定的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

对照《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号)中规定的泰州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录,与本项目距离较近的泰州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为引江河(海陵区)清水通道维护区和新通扬运河(海陵区)清水通道维护区。经现场勘查,项目距离新通扬运河5400m,距离引江河11600m不在规定的泰州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范围内

通过采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煤炭使用量、进一步控制控制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措施,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全市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22%以上,PM2.5平均浓度降至4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4.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均比2015年下降22%以上,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

根据项目引用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地表水引江河水环境质量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水标准要求新通扬运河水环境质量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水质为类水质。

根据项目噪声实测报告,项目所在厂区厂界噪声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标准要求。

总体来说,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较好。项目投入运行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等经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后可达标排放;经预测分析,对外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成后区域环境质量不会超出环境质量底线。

3)与资源利用上线符合性分析

项目所需资源为土地资源和能源,项目利用闲置厂房和土地进行建设,不新增占地,不涉及土地利用上线。本项目区域水、电资源丰富,生产过程仅消耗水、电等能源,不会改变区域能源利用格局,不会突破资源利用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