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镇山南村摩梭家园 (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建设工程对 四川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 影响评价报告

  • 上传用户: 凯&文
  • 文件类型:docx
  • 资料大小:2.28M
  • 上传时间:2021-05-28

自然保护区概况

3.1 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泸沽湖位于川、滇交界处,盐源县西北部,东距盐源县城70km,南距宁蒗县城72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0.83333°~100.91667°、北纬27.68333°~27.45000°。西南与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接壤,北、东、东南分别与盐源县前所乡、盖祖乡及长柏乡相邻。

泸沽湖流域四川片区包括四川省凉山州泸沽湖镇的山南村、木夸村、直普村、山南村、海门村、山南村和舍夸村等,面积140.6km²。全镇幅员面积283平方公里,属高山地貌。地势呈北高南低的高山盆地,土壤以红棕壤为主。最低海拔2668m,最高海拔3300m,平均海拔2944m,镇政府所在海拔2700m

四川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西北部,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00.77417°~100.93056°、北纬27.67917°~27.74917°之间,总面积16867.0hm²,涉及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木垮、山南、海门、山南、山南、直普、舍夸等7个村。保护区北与盐源县前所乡接壤,东、南两面与盐源县沙沟林场毗邻,西与云南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相连,距盐源县县城118公里,离西昌262公里,与云南省宁蒗县县城相距92公里。

1999年,盐源县人民政府以盐府发【1999104号文批准成立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2005年凉山州人民政府以凉府函【200543号文升级为州级自然保护区。

3.1.2 地地貌及地质

泸沽湖地区构造上属于横断山块断带和康滇台背斜交界地带,形成时期较新,为第四纪中期新构造运动和外力溶蚀作用而形成。泸沽湖是一个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由一个西北东南向的断层和两个东西向的断层共同构成。泸沽湖流域属巴颜喀拉地槽区,金沙江褶皱系,湖区古代及中生代地层发育,第四纪地层仅见湖边之砂砾层,无典型的湖相沉淀,湖周断崖三角面及U型冰川谷地型到处可见,湖盆系由断陷及冰川作用形成,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湖盆四周群山环抱,湖岸多半岛、岬湾。

泸沽湖在地貌区划上属横断山系切割山地峡谷区,横断山北段高山峡谷亚区和滇东盆地山原区,滇西北中山山原亚区交界地带。泸沽湖湖岸多弯曲,形成深渊的小港湾,湖中有大小岛屿七个,都是石灰岩残丘。沿湖有四个较大的半岛伸入湖中,其中由东至西伸到湖中的长岛,长达四公里,北部和长岛两侧的湖坡陡峻。湖北面有狮子山高3754.7m,东北面有肖家火山高3737m,西南为海拔3400m高的狗钻洞山地,最高点为湖西南面牦牛坪附近的主峰高4200m,形成相对高差1500m的壮观景象,泸沽湖如明镜镶嵌于高原群山之中。周围群山主要岩石为志留下统石灰岩和页岩,分布于狮子山一带,湖西岸分布着三迭系下统泥岩、砂岩夹少量泥灰岩,南岸及西南岸由二迭系上统砂页岩、硅质岩、凝灰角砾岩、凝灰岩、砂页岩夹少量灰岩组成。

泸沽湖四川片区属高山地貌,地势呈北高南低的高山盆地,中间位河谷地带,除泸沽湖畔地势平坦外,大部分地势陡峭。最低海拔2668m,最高海拔3300m,平均海拔2944m,除八家村和直普的雪地落社海拔在3290m外,其他的木夸、山南、海门、山南、山南、舍夸等村海拔在2700m左右。

泸沽湖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地势北部和南部高,中部低,最高海拔3785m(罗家火山),最低海拔2650m(海门河出境处),相对高差1135m。境内地貌以湖泊和高山为主,兼有少量的平坝和中山。湖泊属深水湖,湖面海拔2685m左右。湖周山地山坡陡峭,坡度多在30°~50°之间

泸沽湖景区位于扬子准台地与松潘甘孜地槽过渡带的盐源—丽江台缘凹陷带内,断裂构造发育,地层缺失严重。山南农村道路沿线为泸沽湖沿岸坡脚,山坡与湖岸的过渡带,各段岩土体结构及力学性质差异较大。沿线冲沟基本均为季节性的,山坡植被发育,可迁涉的固体松散堆积物较少,地质灾害不发育,但局部地段由小规模的泥石流和崩落。

1)构造

泸沽湖本身是一个断裂湖泊,勘察区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断层活动。

根据卫片解释和实地调查结果,勘察区主要发育发育北西走向正断层和后期近南北向正断层。断层性质主要表现为张性特征。

由于构造运动影响,以泸沽湖镇为中心,基底不同程度隆起,将原湖底沉积的淤泥、泥炭抬升至近地表位置,表层碎石土、砂土厚度因地而异,各地段工程地质有较大差异。

2)地层岩性

景区内主要出露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P2β)和乐平组(P2L)地层。

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P)主要分布在山麓附近,岩性为深灰—暗绿色块状、班状、杏仁状、角砾状玄武岩,是勘察区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断裂构造活动影响,玄武岩中次生节理很发育,致使岩层完整性遭到破坏,结构松疏,表层风化强烈,成为第四系残坡积物中的主要砾石(碎石)成分。

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P2β)和上二叠统乐平组(PiL)整合覆盖于玄武岩之上,主要出露褐黄色、砖红色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上部出露厚层状、角砾状灰岩。该组岩层中次生节理很发育,表层岩石破碎,是本区耕植土的主要物源。

景区内的二叠系砂岩、炭质灰岩、粉砂岩、碳酸盐岩等,岩石较完整,力学性质较好,未见过有由此类岩石构成的山体崩塌、地裂、地陷、滑坡等不稳定现象。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风化较强烈,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有岩石碎块沿山坡滚落现象发生,但没有大的山体崩塌现象,加上山坡上植被较发育,在自然状态下,山体稳定性良好。

3.1.3河流、水文

泸沽湖是一个高原淡水湖泊,属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支流理塘河水系。泸沽湖保护区水系属雅砻江水系。泸沽湖是保护区内最大的水体,南北长9.4km,东西宽5.2km,水域(亮海)面积50.8km2(保护区内约23.8km2),最大水深93.5m,平均水深为40.3m,水深超过50m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50%,湖水总容量达19.53亿m³(包括云南省管辖部分)。湖周共有大小溪沟10余条,集聚雨水,补给湖水。这些溪沟一般较短,最长的为东部的舍夸河(磨槽沟)和南部的三家村河。湖东海门河为唯一的外流河,湖水经永宁河、盐源河、小金河等河流,汇入雅砻江。湖水排放主要集中在6-10月份,其出湖流量达3~5m³/s10月份以后排流量甚小,1~5月份基本上无出湖流量。

泸沽湖水质优良,无色无臭,味微甜。据丽江水文站分析,水体mg++含量为6.4毫克/升,K+Na+18.3毫克/升,HCO3-116.4毫克/升,SO4--8.2毫克/升,Cl-3.8毫克/升,矿化度为0.54毫克/升,总硬度5.29pH7.7,透明度4.5³,水质达国家地面水I类标准

3.1.4 气象条件

泸沽湖流域地处西南秀风气候区域,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足,冬暖夏凉,降雨适中,由于湖水的调节功能,年温差较小。境内地形复杂,群山连绵起伏,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区内干湿秀分明,6月至10月为雨秀,11月至次年5月为旱秀,1月至2月有少量雨雪,旱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11%,年相对湿度70%。湖水温度为10.0~21.4,是一个永不冻结湖泊。泸沽湖流域常年平均气温12.8,一月平均气温6.3,七月平均气温19.1,极端最高气温30.0,极端最低气温-8。区域内光能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2260小时,日照率57%,全年有近十个月的时间蓝天如洗,丽日高照,风和气爽。

泸沽湖镇属于高原区大陆性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0.712月平均气温为3.77月平均气温为15.9,年极端最低气温-12.5以下。年降水量为953mm,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1%,干温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584小时,常年无霜期200天左右,累年日平均积温(10)为2830小时。冰雹和洪涝灾害是泸沽湖镇的主要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