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加油站项目 对某某某湿地公园的生态影响评估报告

  • 上传用户: 凯&文
  • 文件类型:pdf
  • 资料大小:2.26M
  • 上传时间:2021-05-27

1.5 调查和评价方法1.5.1 调查方法新市加油站位于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紧靠湿地公园的边界,区域车流量较大,人类活动频繁。考虑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三级,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主要采取检索法进行调查。主要收集、查阅了《总体规划》等资料。评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在查阅《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不同类群采取不同的现地调查。1.5.1.1 植被与植物资源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以灌丛生态系统为主,灌丛、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分布于东侧山体湿地公园范围外,湿地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沿中都河西侧岸边,本次植被调查采用样方和样线结合方式。调查时沿样线由低向高行进,直至植被分布的上限。满足以下条件时需要布设植物样方:群系(或群系组)发生变化;同一群系(或群系组)立地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同一群系(或群系组)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在同一群系(或群系组)内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布设多个样方。样方布设根据群落的特点设置不同大小的样方,乔木林群落设置 20m×20m 的调查样方;灌木林 10m×10m 的调查样方;草本群落 1m×1m 的调查样方。对每个样方中心点用 GPS 定位(3D 导航,如果 GPS 无法定位或只能 2D 导航的则必须通过地图计算出该点的经纬度),填写《植被样方调查表》。在调查过程中重点识别群落的建群种,以及各层片的优势种。对珍稀特有植物或有特殊调查意义的,应记录该植物的名称。1.5.1.2 动物调查评估区人类活动频繁,大型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调查采用检索资料法,兼以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根据整理已有资料形成了评价范围内的动物名录。1.5.1.3 非生物因子调查方法非生物因子包括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其调查方法为现场监测、收集和检索资料完成。1.5.1.4 自然生态系统调查方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首先须分辨生态系统类型,包括陆生与水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系统,然后对各类生态系统按识别和筛选确定的重要评价因子进行调查。1)生态系统特征调查物种调查:包括种数、单个物种规模、生活习性、空间分布、种内关系、多样性、丰富度、相对多度、乡土物种、均匀度、濒危状况、灭绝速率及原因、濒危物种保护措施、物种的地理分布及分布区生境、优势和劣势等调查。种群调查:主要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动态及调节情况、种内关系、种群之间关系等。群落调查:建群种、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密度、多度、盖度、频度、高度、重量、体积、群落外貌、水平及垂直结构、时间结构、交错区、边缘区、演替状况、生物多样性、群落稳定性等。2)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系统在空间上镶嵌形成的水平特征是景观生态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主要对能流、物流、信息传递、结构状况等进行调查。1.5.1.5 干扰状况调查在进行动植物线路调查时,走访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有相关影响的生产生活活动,如盗/乱伐、放牧、生活用柴、采摘、偷猎等。此外,在实地调查过程中,采取路线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植被类型相似的区域采取线路调查;在重点施工区域实行重点调查;对资源植物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调查采取野外调查、民间访问及文献记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同时收集了有关保护区的动植物、植被的历史调查以及内部调查资料。1.5.1.6 调查完成的工作量评价区生态调查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或以与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学特征相适应的方式开展。其中,样线的抽样比例不低于 1km/100hm2,且应涉及评价区的最高和最低海拔高度,并穿越评价区所有的植被类型;每种植物群系内至少设置 1 个植物样方,样方大小按建群种的类型布置,其中,乔木按不小于 20m×20m 设置,其内按品字形设置不小于 5m×5m 的灌木样方 3 个、按四角和中心点设置 1m×1m 草本样方 5 个;灌木按不小于 5m×5m 设置,其内按四角和中心点设置 1m×1m 草本样方 5 个;草本按不小1m×1m 设置。建设项目直接占地范围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的调查,按全面清查的要求布设样线和样方。本次评价区生态调查采取样线和样方点结合的调查方式,调查样线 2 条,样线总长度 1km 抽样强度为为 2.1km/100hm21 条沿 S307 道路由南向北,另 1 条沿山坡从坡底往坡顶。经过实地考察,评价区域内主要灌木林地、内陆滩涂,共调查样方 8 个。1.5.2 评价方法参考《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及《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编制指南(试行)》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分别从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对保护区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变化程度进行调查、预测,再综合得出最终评价结论。1.6 评价目的根据该工程的工程布局、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占地范围、施工方案、营运模式和生态与环境保护设计方案以及湿地公园生态现状、管理要求等,识别工程对湿地公园非生物因子、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及主要保护对象等方面的影响因子,分析、预测、评价影响的对象、性质、范围和程度,评估该工程规划与设计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影响评价结果补充和完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保护措施,把该工程对湿地公园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按照保护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提出建设项目是否可以在湿地公园内建设的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