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某某大酒店及其附属设施对某某某某河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 评价报告

  • 上传用户: 凯&文
  • 文件类型:pdf
  • 资料大小:10.8M
  • 上传时间:2021-05-27

目录提要............................................................................................................................I 1 前言........................................................................................................................11.1 项目背景.........................................................................................................11.2 任务由来.........................................................................................................11.3 评价及报告编制依据......................................................................................21.4 评价时间和工作区..........................................................................................4 2 建设项目概况 .......................................................................................................52.1 项目位置.........................................................................................................52.2 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布局 ..........................................................................52.3 建设项目对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62.4 建设项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的关系 ........................72.5 规划设计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72.6 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8 3 自然保护区概况..................................................................................................103.1 自然地理概况 ...............................................................................................103.2 社会经济概况 ...............................................................................................123.3 保护区法律地位及保护管理概况.................................................................163.4 生态现状及其评价........................................................................................174 评价区概况 .........................................................................................................274.1 评价区划定的原则和方法............................................................................274.2 评价区的范围和面积....................................................................................274.3 评价区生态现状 ...........................................................................................284.4 评价区已有其它建设项目现状 ....................................................................454.5 评价区社区现状 ...........................................................................................465 生态影响识别与预测..........................................................................................47i目录5.1 生态影响识别............................................................................................... 475.2 生态影响预测内容和方法............................................................................ 475.3 建设项目对非生物因子的影响预测 ............................................................ 525.4 建设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影响预测................................................................ 535.5 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体系的影响预测 ..................................... 565.6 建设项目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预测 ........................................................ 595.7 建设项目的生态风险预测............................................................................ 615.8 生态影响综合评分及评价结论.................................................................... 626 生态影响消减措施建议...................................................................................... 656.1 建设项目优化建议....................................................................................... 656.2 影响消减的管理措施建议............................................................................ 656.3 影响消减的工程措施建议............................................................................ 676.4 影响消减措施的经费预算及来源................................................................ 737 综合评价结论..................................................................................................... 74附表:附表 1:保护区内工程项目占地及地理坐标一览表附表 2:评价区野生植物名录附表 3:评价区野生动物名录附表 4:建设项目直接占用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和经纬度坐标一览表附表 5:样线调查表附表 6:植物样方调查表附图:1:位置示意图2:建设项目工程布局图3: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4:评价区建设项目工程布局图5:调查样方、样线分布图ii目录6:评价区植被图7: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水系图8:评价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图9:影响消减措施和工程布局图10:评价区大熊猫栖息地及痕迹点与建设项目位置关系图11:评价区现场照片附件:附件 1:四川省林业厅对天全喇叭河自然保护区面积及四至界限的请示的批复(川林护[88]9 号)附件 2: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四川麻咪泽等 10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川林函[2004]718 号)附件 3:关于执行(川林护函[88]9 号文件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附件 4:天全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 14 期)附件 5:天全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局关于同意银厂宾馆危房改造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天发改发[2006]78 号)附件 6:四川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喇叭河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川环建函[2015]19 号)附件 7:四川省天全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关于鹿鸣大酒店及其附属设施的情况报告(天喇[2017]17 号)附件 8:四川天全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天全县二郎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关于保护区与二郎山鹿鸣大酒店保护管理和补偿协议附件 9:天全县二郎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天全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协议书附件 10:专家组评审意见及评审专家名单附件 11:专家现场考察意见及对照修改说明2.3 建设项目对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带动天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天全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提振旅游业作为芦山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支柱产业的作用,有利于加快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有益的民生工程。同时,改扩建项目利于建成设施完善、制度健全、保护与发展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保护区,能够为保护区长远发展提供支撑。2.4 建设项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的关系2.4.1 与当地旅游规划符合性分析2013 年 4 月 20 日,雅安发生 7.0 级强烈地震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赴芦山灾区调研,就灾后重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生态旅游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围绕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把这一产业做强做大”。2013 年 7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将旅游业作为芦山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支柱产业,喇叭河景区被列为芦山 4.20 地震灾后重点旅游开发区。项目全部列入了《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喇叭河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025),本项目建设目的和建设内容与当地旅游规划相符。2.4.2 与保护区总规的符合性分析《四川喇叭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4)对保护区旅游产业发展做了明确的规划,要求利用保护区区位和资源优势,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并带动社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建成设施完善、制度健全、保护与发展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保护区。在不影响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将开展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定为近期目标,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增加保护区的收入定为中期目标,以保护为主,配合地方政府的旅游开发规划,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实验区内景观资源丰富的地方开展生态旅游活动。项目位于四川喇叭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其运营与《四川喇叭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可持续发展及“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及在不影响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在实验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原则相符。2.5 规划设计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2.5.1 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运营期间,已经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如:厨房采用了油烟过滤装置;污水处理方面已经与天全县污水处理厂签订了污水处理协议(详见附件 9),并采用污水外运的方式对保护区的水环境进行相应保护;同时也在项目地周边设置了多个警示牌和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尽管该项目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但还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对该项目的运营期还提出了比较全面的环境保护措施,具体详见第六章,其中主要有:游客活动、管理人员生活、项目运营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垃圾车每天两次清运至紫石乡垃圾处理厂;酒店餐厅运营产生的油气油烟,必须安装强制性过滤装置,达到排放标准后进行排放;酒店运营公司与天全县污水处理厂签订了污水处理长期合同,生活污水、污物全部通过污水池、化粪池收集,并使用吸粪车全部运出保护区外;不直接或间接排放入保护区水体;在景区内开展游客“垃圾换门票活动”;在各游步道沿线,设立多种形式的动植物认知牌、宣传牌等保护性标识;项目运营管理方严格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认真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措施。2.5.2 水土保持措施项目区水土流失控制程度是反映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采取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措施,可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恢复和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是本工程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根据对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结合项目运营期特点以及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在分析运营活动对项目区的扰动、破坏的方式、程度的基础上,为恢复项目区生态环境、防治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保障项目运营安全,确定各区域内所必须采取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包括基础防护、生态护坡、排水沉沙、植被培育袋临时挡护、植草、绿化、场地平整等生态处理方式。2.6 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该项目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内,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详见第三章。2.6.1 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的区位关系所有建设项目均位于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项目离天全县城 60 km,其中景区至 318 国道 20 km,交通便利、通畅。2.6.2 项目布局、工程量、占地规模及地理位置本项目在保护区内占地共计 0.9652 hm2,均为永久占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0041 %。各建设项目经纬度范围见附表 1。2.6.3 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运营方案和作业范围由于建设项目在保护区实验区内,因此,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运营方案和范围限于保护区实验区。根据《四川喇叭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3)内容,保护区内日环境容量为 450 人,游客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保护区实验区内已经修建好的游步道和其他相关的娱乐设施,主要以观景散步为主。在未开发的地区设立“游客止步”警示牌,在危险区域设立危险警示标牌。2.6.4 自然保护区内游步道相关情况说明鹿鸣大酒店附近的“游步道”系原天全县林场位于干海子处苗圃地的巡护便道(巡护便道产权原归天全县林场,现归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999 年,天然林禁伐后,为解决林业企业职工的富余劳动力,天全县二郎山集团公司在银厂坪开展了森林旅游活动,同时对原有的巡护便道进行了维护,铺设了青石板路面;2014 年,受芦山“4.20”地震影响,部分便道出现垮塌,对人员安全造成影响,为解决安全隐患,景区业主对部分危险路段进行了维护修缮,该便道也供进行生态旅游的游客进行使用。游步道损毁现场照片3 自然保护区概况3.1 自然地理概况3.1.1 地理位置及范围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西部二郎山麓,邛崃山脉南缘。地理位置位于东经 102°17′~102°33′,北纬 30°04′~30°20′之间;北面与甘孜州康定县、雅安市宝兴县交界;西面以黑悬沟为界,与天全县二郎山林业集团管护施业区接壤;东北面与天全县白沙河林业集团管护施业区以山脊为界;东南面与紫石乡集体林界相接;南部止于冷水河(喇叭河)与天全河接汇处的两岔河,与川藏公路隔河相望,呈条形分布。南北长 37km,东西宽 8~12 km,总面积 23437.3 hm2。境内最高处为金棚山,海拔 4862 m,最低处为两河口,海拔 1050 m。区内无居民,全为国有林地。行政区域属天全县紫石乡。3.1.2 地形地貌保护区处于四川盆地西隅登上青藏高原的高山深谷地带,属盆周山地上半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 3812 m。保护区内地貌形成主要是褶皱、断层作用形成的构造地貌。但由于岩层的新老和类别差异,地势的高差悬殊、气候变化等,在构造地貌中也夹有风化地貌、重力地貌、古冰川地貌、岩溶地貌等。3.1.3 地质保护区内地质构造属龙门山褶断束东北向构造和龙门山后山的弧形构造。北东向构造有:宝兴复背斜,在保护区的两河口一带;赶羊沟断层,在黑漩沟一带;五龙断层,在冷水河一带。弧形构造主要是金汤弧形构造的长河坝弧形褶断带,在黑漩沟一带与赶羊沟断层交接。保护区地层主要有志留系、泥盆系、三叠系和第四系。3.1.4 气候保护区位于东南季风西进的迎风坡面,地形起伏大,气候的区域性与垂直差异性较明显。从山谷到山顶水热条件变化大,在海拔 1800 m 以下为中亚热带气候,谷底年均气温 15 ℃左右,年均降水量达 1800 mm,年均相对湿度约 83%,实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温凉湿润气候;海拔 1800~2100 m 为中偏北亚热带气候;海拔 2100~2800 m 为温带气候;海拔 2800~3700 m 为寒温带气候;海拔 3700~4500 m 属亚寒温带气候;海拔 4500 m 以上属寒带气候。在海拔 1800~2800 m 的中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年均降水量 1780 mm,集中于夏季(6~8 月占全年降水量 53%);平均风力 0.8~3.8m/s,年均日照 860 h,无霜期 260~290 d 左右。3.1.5 土壤保护区内基带土壤为黄壤,但因区内地形条件差异引起水热条件,空间分布上的明显差异,土壤分布规律总的趋势是:以水平分布为基础,以垂直分布为主导。其垂直带谱为:黄壤——黄棕壤——暗棕壤土——山地棕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黄壤:分布在海拔 1000~1800 m 范围内的杂草灌丛,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林带下。成土母质由灰岩、粉砂质砂岩等发育而成,土壤通体呈黄色、酸性、粘重、冷凉,含有机质少。黄棕壤:分布海拔为 1800~2200 m 范围的常绿阔叶和落叶混生林下。成土母质为灰岩、砂页岩、千枚岩风化物等发育而成。土壤紧实、粘重、微酸性、土性较冷凉,土呈黄褐色、黄棕色。暗棕壤土:分布于海拔 2200~2500 m 范围内的针、阔混交林下。成土母质为砂页岩,土壤呈弱酸性或强酸性,表层酸度大于底层。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 2500~2900 m 范围内的常绿针叶林下。成土母质与暗棕壤相同,剖面层次明显,有明显的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含量高,通体呈酸性和微酸性,心土层有明显的粘化,属重壤质地。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海拔 2900~3800 m 范围的林间空地和林线以上的部分地区。常和棕壤、暗棕壤互相交错。成土母质为砂岩、板岩、灰岩、千枚岩、花岗石和风积黄土发育而成,土壤层次分明,土质深度随坡度而异,有机质含量丰富,草根盘结层明显,腐植质层较厚。通体呈中性,属中壤质地。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海拔 3800~4800 m 范围内的平缓山地和山缘地带。由砂页岩、千枚岩、花岗岩等岩石物理风化的残坡堆积发育而成,常与流石滩交错存在。土层较薄,心土层发育不完全,底土层常有冻土现象,通体呈微酸性、中性,属轻壤、中壤质地。区内的土壤在不同的成土带上,土壤的有机质有较大的差异。基带黄壤和中带黄棕壤主要以植物根和动、植物残体为主,特别是腐植质占相当大的比例,也含有少量的微生物残体。顶带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主要以蒿草属腐殖质和动、植物残体为主,也含有一定的微生物残体。此外,冲积土物质来源较复杂,有机质含量有较大差异,因其淋溶性强,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山地褐色土主要以土壤中生物和微生物残体为主,含少量的植物根和植物残体。3.1.6 河流、水文保护区内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是青衣江一级支流天全河的发源地。保护区内的黑悬沟与冷水河两大支沟相汇于小两河口后形成冷水河(喇叭河),沿途汇集磨房沟、关房沟、马桑沟、暴石岩沟、白岩沟等与蜂子沟相汇后集于冷水河(喇叭河),再纳入壮牛沟、石板沟、老鹰沟之水汇集于两河口,汇入天全河,注入青衣江。冷水河(喇叭河)在保护区流域全长 40 多公里,水位落差约 1500 m;河谷深切,河床狭窄,水流湍急,年平均径流量为 14.7 m3/s,枯水期 4.7 m3/s,洪峰最高期 36 m3/s 以上,有利于水电资源开发。3.2 社会经济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