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

  • 上传用户: 上上谦
  • 作 者:全过程咨询网
  • 文件类型:pdf
  • 资料大小:18.03M
  • 上传时间:2021-05-19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经济社会发展依赖的基础资源。

深圳市濒临南海,地处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全市土地总面积 1996.78km 2 ,其

中丘陵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 70%以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经济社会保持高速

发展。特定的自然条件加上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使深圳市水土流失具有易发、多

发的特点。1995 年以来,为解决水土流失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河道淤积、排水管

网堵塞、洪涝灾害加剧等问题,深圳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前瞻性、可操作性、

创新”为原则,编制全国第一个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以此为指导,以建设城市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为目标,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

城市水土保持发展之路,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的重要举措,其中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生态文明社会

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指出:“山

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

要的。”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反映,又是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根源。

因此,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协调

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水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人居环境和城

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规划

的法律地位。2011 年水利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

规计[2011]224 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为此,深圳市

水务局委托我司承担深圳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

本规划工作始于 2013 年 10 月。为有效指导规划编制,我司编制《深圳市水土

保持中长期(2016-2025 年)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分别于 2014 年 7 月 23 日和 2014

年 10 月 22 日经专家咨询和评审会讨论,确定本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思路和技术

方案框架。本次规划在调研踏勘、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上一轮规划成果进行总结

评估,分析水土流失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制定 2015 至 2030 年全市水土保

深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 年)                                                  

‐  2 ‐

持目标、总体布局与具体任务,对纳入规划的项目进行投资匡算,形成《深圳市水

土保持规划(2015-2030 年)(送审稿)》。2016 年 3 月 25 日,市水务局组织召开项目

专家评审会,同意项目成果通过评审(见附件一)。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报告进行

修改完善,形成《深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 年)》。

为充分体现本规划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特邀北京林业大学为技术咨询单位。规

划编制过程中,得到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广东省水利厅、深圳市规划国土委、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水利部中水珠江规划勘

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与

协助,得到市内外相关专家的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深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 年)                                                    

3.2 水土保持需求 .................................................. - 39 -

3.2.1 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拓展水土保持内涵 .................... - 39 -

3.2.2 增强水土保持约束和引导,提高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 ........ - 40 -

3.2.3 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 - 41 -

3.2.4 贯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 41 -

4 规划总体思路 ..................................................... - 43 -

4.1 上位及相关规划概况 ............................................ - 43 -

4.1.1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 - 43 -

4.1.2 《广东省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 - 44 -

4.1.3 《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 - 44 -

4.1.4 《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2006-2020)》 ........................ - 45 -

4.1.5 《深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7-2020 年)》 .................. - 45 -

4.1.6 《深圳市蓝线规划(2007-2020)》 ............................ - 46 -

4.2 国家、省水土保持规划概况 ...................................... - 46 -

4.2.1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概况 ...................... - 46 -

4.2.2 《广东省水土保持规划》概况 ................................ - 47 -

4.3 指导思想和原则 ................................................ - 47 -

4.3.1 指导思想 .................................................. - 47 -

4.3.2 原则 ...................................................... - 48 -

4.4 规划目标与相关指标 ............................................ - 48 -

4.4.1 规划目标 .................................................. - 48 -

4.4.2 相关指标 .................................................. - 49 -

4.5 规划总体思路 .................................................. - 52 -

4.5.1 规划思路 .................................................. - 52 -

4.5.2 总体布局 .................................................. - 52 -

5 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 ............................................... - 54 -

5.1 水土保持区划 .................................................. - 54 -

5.2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 - 55 -

5.2.1 划分方法 .................................................. - 55 -

5.2.2 划分结果 .................................................. - 55 -

5.2.3 分区防治目标及防治模式 .................................... - 56 -

6 立体生态网络体系规划 ............................................. - 58 -

6.1 高程梯度分类 .................................................. - 58 -

6.1.1 上蓄区 .................................................... - 58 -

6.1.2 中截区 .................................................... - 59 -

6.1.3 下渗区 .................................................... - 60 -

6.2 “点、线、面”结合水平尺度生态建设 ............................ - 61 -

6.2.1 点式生态水土保持建设 ...................................... - 63 -

6.2.2 线型生态水土保持建设 ...................................... - 65 -

6.2.3 面状生态水土保持建设 ...................................... - 69 -

7 行业监督管理体系规划 ............................................. - 76 -

深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 年)                                                    

 III

7.1 完善监管机制 .................................................. - 76 -

7.1.1 实行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 .................................... - 76 -

7.1.2 健全部门协作机制 .......................................... - 76 -

7.2 加强能力建设 .................................................. - 76 -

7.2.1 完善法规制度 .............................................. - 76 -

7.2.2 增强行业监管能力 .......................................... - 77 -

7.3 强化科技支撑 .................................................. - 78 -

7.3.1 攻关研发前瞻技术 .......................................... - 78 -

7.3.2 推广示范适用技术 .......................................... - 79 -

7.4 优化水保方案编报及审批制度 .................................... - 79 -

7.4.1 创新水土保持方案技术体系 .................................. - 79 -

7.4.2 优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 .................................. - 81 -

8 监测体系规划 ..................................................... - 83 -

8.1 监测任务 ...................................................... - 83 -

8.2 监测内容 ...................................................... - 83 -

8.3 监测能力建设 .................................................. - 84 -

9 文化体系规划 ..................................................... - 86 -

9.1 科技示范园建设与管理 .......................................... - 86 -

9.1.1 建设不同模式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 - 86 -

9.1.2 丰富科技示范园展示内容及拓展宣传渠道 ...................... - 86 -

9.2 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 .......................................... - 86 -

9.3 公众参与 ...................................................... - 87 -

10 实施计划及投资匡算 .............................................. - 88 -

10.1 实施计划 ..................................................... - 88 -

10.2 投资匡算 ..................................................... - 91 -

10.2.1 投资匡算依据 ............................................. - 91 -

10.2.2 规划总投资 ............................................... - 91 -

1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 92 -

11.1 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 - 92 -

11.2 强化责任落实及督办考核 ....................................... - 92 -

11.3 加大资金投入 ................................................. - 92 -

11.4 鼓励公众参与,社会齐抓共管 ................................... - 93 -

12 附表附图附件 .................................................... - 94 -

12.1 附表 ......................................................... - 94 -

12.2 附图 ......................................................... - 94 -

12.3 附件 ......................................................... - 94 -

深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 年)                                                      

 ‐ 1 ‐

1 总则

1.1 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

斗目标的重要举措。2015 年 3 月 24 日党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

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赋予生态文明更加突出的地位。

2013 年 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指出:“山水

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

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

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

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

修复是十分必要的”,说明防治水土流失也需采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工作思

路和方法,对水土资源从“点、线、面”统筹考虑,做到以保导建、先保后建,从源头全

面控制水土流失。

2013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

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 年 10 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参照技术指南,积极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以水力侵蚀为主的深圳,水是土的载体,水流是造成水土流失的

源动力,控制流速、流量、净化水质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因此践行海绵城市理

念是水土保持工作重要内容。

2015 年 4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号,以下简称“《水十条》”)。要求通过“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着力解决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

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和强化公众参与和

社会监督”十方面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制定《水十条》,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将对我国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乃至整个经

深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 年)                                                      

 ‐ 2 ‐

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水土保持作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十条”对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水土流失防治也需通过全面治理、

科技支撑、严格执法与管理、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等方面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水土流

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反映,又是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的根源。因此城市水土保持工

作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水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新的更高要

求,也赋予新的深层内涵。